昨天看了《八佰》电影,今天再看到这篇文章,一下点燃了我还无处释放的情怀,于是有了以下初浅的点评。
对于电影来说,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正如题目所描述。即文中所表达的也即我想说的。
——点评记
以下分几点来点评我所见到的文章亮点。最后给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
一、题目取得好:
一河之隔,南岸天堂,北岸地狱,富有对比,营造戏剧化效果;八百战士热血换来四万国人的觉醒。从题目看场面颇为壮观,最后让人热血沸腾。这也是我看完电影,冲击着我内心深处的一大点;
四个小标题继续围绕大标题说明大标题。前两个小标题依然使用相同句式的对比揭示人性,推动影片情景,第三个标题撤退是为了……则是到影片的结尾,文章也到了高潮,也升华了主题氛围,呼应题目。最后的小标题实为感悟:为了忘却的纪念。继续呼吁人们勿忘国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文中多处使用对比,现象鲜明,刺痛双眼,冲击心灵。令人反思。比如文中是将小标题进行拓展,通过进一步写这种对比的人物场景引出反思内容。
三、结尾虽短,但引用各句名人名言,用各类金句组合结尾,实乃点睛之笔。发人深省,令人印象深刻。“ 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鲁迅在“忘却的纪念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句子确实点醒我们和平时代的后人。
其实我看完影片,何不是这种感觉。文章结尾让我共鸣的情感袅袅升起。
四、其实文章一开头就点明观点。呼应主题。
" 区区四百多人,如何抵抗得住敌人的进攻?这本就是一场不战而败的战争。"后文只是将情节徐徐展开。所以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结构非常鲜明。
最后,我提个个人小建议,可以在中间一段:“南岸这边的人开始觉醒……”此前插入一个小标题,为标题3:(比如)从前隔岸观火,现在心心念念
刻画这种通过八百战士热血奋战给对面四万万人带来的强烈影响,加个小标题,则这种反差更明显。更加把人带入戏剧化场景。
我看到第二个小标题写人性反差对比,有人临阵脱逃,有人冒死相救。写到英勇的陈树生,写到平凡的小端午从临阵脱逃到冒死相救的成长变化,也写到老算盘从始到终都在临阵脱逃。这又是戏剧的一幕,发人深省,让人想到人性。我觉得这里可以例子更丰富一些,情节再具体一些。比如增加一些细节性描写。比如那个姜武演的怂包几经波折最后蜕变为英勇战士,还有那个狼性的" 羊拐"都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情节丰满一些,例子充分一些,我觉得文章会更好。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HKuVQ-eLf96-CcQPAcwHA
@乐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