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
为什么想到要写点东西呢,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是源于去年12月份在上班空闲时间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应该是初中时候学的课文,现在在看的时候感觉在是读新的文章一样,但我相信初中的时候一定是背的滚瓜烂熟的,毕竟在课本上一定写着“背诵全文”。然而,对于我来说逛知乎精彩的不在于文章本身,而在于评论,因为这些评论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观,不同的思想汇集,不同的脑洞碰撞,好的,坏的,平淡的,奇特的......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下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烟,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般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段话截取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去年刚好我经历传说的本命年,而且当看到这个时候离我满24岁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萌生了写点东西的想法发,权当送的自己的礼物。但是由于种种理由一直没有付诸于行动,而今天刚好是五一劳动节,于是鼓起勇气写点东西记录当前的一些感悟和匆匆时光。
我
上面有提到我是想写一点东西来送给自己当生日礼物,在我二十几年的光景里好像没有怎么过个生日,至少只是以我的生日为理由的给我过生日,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每次过生日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一大家族吃团年饭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说着新年的祝福语,等到我就顺带在加一句生日快乐,哈哈,于是欢快的气氛中愉快的长了一岁,记得小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每次过生日的时候老妈还会专门的煮一个鸡蛋,在给我吃之前会拿着鸡蛋在额头上滚滚,边滚边念“滚一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滚一滚快点长大”,现在长大了,过生日也不煮鸡蛋吃,不过对我来讲不管是小时候还是现在,每次过生还是感觉很幸福开心的,因为父母,家人,亲朋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不管是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觉得我的人缘还是特别好的,好像和每个人关系都还可以,但真正能成为我所认为的朋友的人并不多,高中几个,大学几个。这可能和我自己本身的性格有关系,我觉得我是一个善于倾听,不善于表达的人,当我觉得可以和一个人可以聊下比较很私人问题的时候,那这个人一定是通过我严格“考察”,在人品,为人处世,能力等方面和我差不多或者比较强的,很庆幸到目前为止能遇到几个这样的真正的挚友。不管是对于同学,朋友,同事每一个生命中的过客都报以真诚的态度和他们交往,不管是否能成为挚友,哪怕只是萍水相逢都以善良之心对待,应为这是因给他们的存在才让我平凡的生命多一些故事。
聊一聊自己的性格吧,我给自己的标签自信,谦逊,随和,善良,果敢(冲动),坚持(执拗),内心孤傲,优秀的倾听者,时而拙劣的社交。这是我给当前自己性格总结,我是一个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我有经常总结思考自己在为人处事中自己的习惯,经常会观察别人的做事和说话,然后会在自己心里做一个判断,但是我从来不会去评判一个人除非和自己关系很好的朋友,所以这个习惯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我时刻在思考,学习。
“自信”这东西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我觉得它完全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所以,我时刻让自己充满自信,我觉得在这方面阿Q真的我很大的帮助,不管在怎么样的场景,面对什么样的人我总能找到让自己充满自信的办法,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多,慢慢的这种方法慢慢从一种习惯性变成了一种工具。但是遇到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对我是失效的,那就是遇到比我高,漂亮,有气质的姑娘时完全没有作用了。唉!!!
谦逊,随和,善良这些性格我想这得益于我的父母,虽然父母学识不高,但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影响着我直到现在,我们家四个人,父母从小就在身边陪伴我和弟弟成长学习,在记忆里我老爸只打过我一次,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讲道理,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换就是“响鼓不用重锤”,经常就是点到为止,直到上高中前对老爸还是很怕的,通常只是一个眼神就被秒杀了。现在和父母的关系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一点一点的更像是朋友。
对于内心孤傲我的理解是这是真正区别于你和别人有所不同,真正属于你内核的东西,不像谦逊,和善之类的普世的性格,而形成这种内核的因素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经历的人,事有关系,而对于每件事所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对于每个人事不同的。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这种独属的内核,而我的内核就是孤傲——孤独,傲气。
我现在25岁了,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都怀一个感恩之心,正式因为这一切的一切塑造了现在的我,到目前为止还算合格,对于将来,报以敬畏之心待之。祝福!!!
(从高中毕业之后再也没有写过这么多文字了,佩服当年的自己能在3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8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