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余光中老先生和常人一样诞生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众多著作后,走得自在而潇洒!一代文学大师、著名诗人余光中于12月14日在高雄的一家医院内因病逝世,走得是如此的安详。
正如余老先生在《狗尾草》中的“总之最后谁也辩不过坟墓 死亡,是唯一的永久地址”,余老先生看待死亡是如此的平淡。在余老先生病重之时,家属签署了放弃紧急救治的通知书,这可能是余老先生不想让自己痛苦的活着,选择了离开。
余老先生一生都在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做奉献,而且一生不忘自己的故乡,希望自己能回归大陆,如《当我死时》所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可见余老先生是多么的渴望回归大陆。
为何余老先生如此的渴望回归大陆呢?这就要从余老先生的身世说起。余老先生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自称“江南人”,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一家三口远离战争迁至了香港,之后余老先生赴台读书,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余老先生在幼年时期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经常带着幼小的余光中去江南的外婆家,因此余老先生对外婆家的记忆很是深刻。而且余老先生的前二十年大部分是在南京生活的,对南京的感情是语言无法描述的。当年轻的余光中被迫离开南京时,他悄悄的带走了一张残缺的地图,余老先生后来说:“看着它,就像凝视亡母的旧照。”并且他因此爱上了画地图,通过这个独特的方式派遣对故土的眷念。到了1971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余老先生感觉到自己和大陆的距离愈远,心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便愈重,随后一首《乡愁》横空出世,并成为了余老先生的史诗作品。《乡愁》一诗,从诗人的四个人生阶段去表达了余老先生的绵长乡关之思,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整首诗蕴含了余老先生对祖国的思念。多年来余老先生一直在为海峡两岸的关系做奉献,只为能够回到故乡。余老先生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代文学大师逝世了,但是代表他的璀璨之星会一直挂在高高的天空照耀着我们,他的灵魂跟随着他的作品到达每一个人的身边,陪伴着每一个拥有他作品的人。愿余老先生留下的文学遗产能带领我国的文学再一次走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