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一会儿,就见有两个年轻人,抬着一个镶着木框的大红牌子,后面紧跟着鼓锣队和手擎红旗,红宝书的20多人的队伍,径直向生产队牛屋前的活儿场走来。
队长友成忙招呼队班子成员和准备下地干活儿的社员们,站成横排,并亲自带领班子成员,迎上前去。
他双手拉着朝寺大队长李长发和队长李军的手,动情地说,欢迎兄弟大队、生产队的领导和同志们,来我队指导工作。
送感谢信的朝寺生产队群众,也很快由纵队变为横队,两个抬感谢信牌子的青年人站在队伍最前面,李大队长主持,队长李军读感谢信。
他用河南普通话大声说,首先让我们共同学习毛主席语录。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感谢信,“亲爱的桐孔村第七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同志们,正当全国和全区上下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高潮时,你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一夜之间,为我们朝寺5队,撒开两大堆约250车大堆粪,为我们能提前深耕整地备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忘我的高尚的革命精神和做好事不留名的作法,令人感动……”
感谢信写的较长,时间久了,不少话已记不清了,唯有最后几句顺口溜,时至今日还让我爷爷记忆犹新。
“做好事不留名,榜样掉进水井里。南(阳)唐(河)亲如兄,你们的精神俺学习,为了社会主义大建设,多做贡献为人民。”
其中“榜样掉进水井里了”这句话成为佳话,流传至今。
59年前,那场全国上下总动员,轰轰烈烈大学毛著运动,早已成为历史,但当时在广大干群中,上至白发老人,下至懂事孩童,争做好人好事的风气,时至今日,那一代老人们回想起来,仍百感交集。
听爷爷讲他的往事,如评书,如演义,如饮甘露,我如痴如醉。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爷爷刻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不经意的微笑,那是浪漫浸透了回忆。
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我宁愿不要这繁华,我宁愿沉浸在时代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