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之时,杨大人要请吃饭,捧着大碗找了好几家都没有自酿的米酒,最后到超市买了一瓶红曲,一圈下来一瓶见底,喝得高兴又去买了一瓶,一尽兴两瓶不够,又去买了一瓶,老板说话听不懂,大概是说你们喝的真多,已经第三瓶了,我指着旁边的红星二锅头说,平时都是喝这个。上次是在香港,转了好一圈才找到一瓶米酒,没来及喝也没敢喝,就漏了,这次才喝上,不知正不正宗。给自己准备了一瓶百年糊涂,回程喝,大人来之前,买了两坛三斤装的花雕,装在矿泉水瓶中,让我慢慢喝,最好在我也来之前喝完,辜负了大人一片好心。
采访过去半个月了晚上睡觉还在做梦,对小宗说,你把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去采访。采访严力耕时,半路话筒没电了,相信他在凤凰卫视时肯定不会出现这种状况。走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好多工作没做好,拍摄位置站的不够好,不讲江湖道义,总在和蒋导对着干,其实应该仔细想想,蒋导为什么站在那个位置。时机把握不准,精彩的时刻总是错过,等到欢笑掌声已过,镜头才移过去。观察力不够强,感动的泪水,会心的微笑,领导的凝视,总没有抓住细节。每天的推拉摇摆,自己都不满意。其实,还是很沉醉在记录每个画面。又拍了教授的讲座“为学次第”,很迫不及待的想把讲座赶制出来,回去之后要加紧时间。总体会不到领导的意思,大人总是对自己说,要多想多思考,我也在努力的去思考,可是总有漏的地方总是不尽人意,在桌上,很内疚的对大人说工作没做好,有很多过失。大人宽宏大量,并没有责怪自己,本来就是块铁,是想让自己成为钢。谨记大人教导,感谢大人对自己教诲,努力使自己成为钢。(不知是谁开始称呼营长为“大人”的?)
第一次见蒋导是在机场接教授和师母,蒋导的飞机晚点,教授已下机,蒋导才来,又让教授重新“来一遍”。胖胖的,穿着马甲戴着一顶帽子,八十年代末自学日语到日本,成为一名旅日电视人,拍过不少纪录片,怀揣着一份文化热情,来回奔波,不断地在记录,大人说,技术很简单,这份人文情怀是最重要的。快结束时,蒋导又来到营地,谈起开营我俩站位时,我很是不好意思,总在他的镜头面晃动,他表示谅解,说国内的记者差不多都这样,很惭愧。那晚联欢,完之后就要给我拷贝素材,说今晚就是给你拍的,你也从里面学点东西,为什么这样拍?教授的讲座之后,又给我拷贝素材,说这个一定要给你,老师的讲座太精彩了,你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素材。前期的素材就不给了,要给电视台选完之后才能要,不能先于电视台,职业道德。那晚聊了不少,其实应该感谢小宗的,受蒋导喜欢,我也跟着沾光,蒋导给了几个纪录片,说看完之后写写观后感给他,他要看,说国内拍的片子很烂,要用心才好。
不觉两个月已经过去,两个月还是听不懂他们说话。还记得出到羊城,一路奔波还没来及休息,凤凰卫视资深前主播严力耕就来助阵论语一百了,淋了个大雨就过去拍摄。挨过暴晒,淋过暴雨,还吹过台风,还有成群结队的蚊子,有一天早晨从蚊帐里面揪出了八只蚊子,洗漱的时候还会从脚下爬过几只蟑螂。吃过从树上掉下来的芒果,新鲜的荔枝会剥出小白虫子,雪韵老娘从家回来时还会带好大一包的龙眼。大人半开玩笑的说米饭里的空心菜比他还老,其实素食馆开门的时候还能吃到比较新鲜菜蔬。一张床板加一张席子睡了两个月,总害怕会从席子下面爬出一只虫子。小墨惹人喜爱,拉着小墨在外面转一圈,会招来很多妈妈级人物,一个接一个的问小墨问题,小墨不回答,无辜的眼神看着我。稚嫩的声音“李晨哥哥,你和我玩一会儿嘛,就一会”,在我拍摄时还会跟在我后面看着镜头说我想让他近一些。
从贵州来的老师里面,有一位老大哥,胖胖的,每周都会有一晚,总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好似要把整栋楼震倒的声音,说的是那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讲都是正确的话,且带着一些官腔,待到白天读书时,便能看到老大哥的眼睛努力的在睁开。还有一位老大哥肚子圆圆的,脑袋光光的,手里总是点着一根烟,浓浓的贵州味道,说,小伙子啊,抽时间找个时间把我们都拉出来,站个队,我们齐喊“感谢民间助学促进会,感谢论语一百……”等等。在我把脚架架在楼门口,镜头里总会出现一位老师刚掏出烟正要点燃,抬头看见镜头,然后一脸惊恐带点微笑赶紧把烟藏起来。每次都能收获很多感动,看着他们一遍一遍的在读,读得激情澎湃,也能感觉很欣慰,之时希望他们去读书,一遍遍的读,希望这些老师们可以把这样的读书声带入到他们的家乡带到他们的学校。
又一个9·28要到了,“文礼书院”要宣布成立了,当代的岳麓,中国的哈佛,那些熟诵二十万字中文经典、十万外文经典的孩子们早已开口笑了。话说,我和孔子也是一天的生日,不过是农历,在中国,且又是孔子这样的圣贤,应当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来祭拜的。怎是按照西历来的?
在某个夜晚,又响起了英格兰风笛悠扬的笛声和席琳的嗓音,深夜步行回来刚好沉船,20世纪末的时候,还没学过英语就开始看英文大片。还有图书馆前,棕榈树下,躺在长椅上,寂静的夜空,很有漫画的味道。
三次梦见在九楼的电梯出事故,一个人困在电梯里面,来回翻滚。
这个题目有点不搭调,不过是谨记大人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