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需要学习的

余华说:是什么让你成为作家的?不是思考,也不是阅读,就是写,不停地写。确实,写,是成为作家的唯一途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你不动笔写,你这辈子都成不了一个作家。写作的人,只有在写作中不断地体会,不断地成长,才能慢慢地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

可是,很多人都体悟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想通过写作谋取利益。是人,就难逃功名利禄,写作,也难免沦为世人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可是,就算是工具,也应该写得有价值吧!但是,很多人写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深刻的内涵,没有真切的感情,就是一篇流水账。

笔者不能说这是错误的,因为谁都要生存,生存需要金钱来支撑。但是,如果你热爱写作,就千万不要把写作只当成一个牟取利益的工具。千年之前,唐代李商隐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观点。表明,文章应该“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们写文章,应该有这样一个“初心”,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但是,我们普通人写文,难免用词无味、逻辑混乱。所以,在写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习,这非常重要。

不学习,我们写的东西会枯燥无味。

笔者阅读的时候,发现,有些文章以辞藻华丽取胜,有些文章以见解深刻取胜,还有一些文章以真情实感取胜,虽然闪光点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值得品味的佳作。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灵动的字符,展现给读者。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我们去学习。

不学习,我们写的东西会杂乱无章。

有些人写作,那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也不管文章的逻辑性,给人看来杂乱无章。抛去那些本身价值不高的文章不看,有些文章确实有深度、有广度,败就败在逻辑混乱,本来一篇佳作,就因为这逻辑,分数大打折扣,这是不应该的。

不学习,难写文章,那应该学习什么呢?

第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

有人说过:你碰到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的,都能够在书上找到答案。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曾经发生过的,而且是被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去看书,积累一些知识,当我们的知识库足够庞大的时候,我们的文章会传递更多、更具体的信息。

除了看书,我们还要观察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可能在你看来是千篇一律的,但是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哪怕是千篇一律的生活,每天都会有那么一些不一样。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笔者以为,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天。怎么可能,每天都是一模一样呢,说“千篇一律”只是说绝大部分的事情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活,生活永远是我们最好的素材来源。

第二,要在技巧上下功夫。

有了内容,我们还要学会运用。这个时候,技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适当的技巧,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变得生动有趣,可读性更强。简单来说,当你想要在文章里面使用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单纯得讲出来,和运用一些技巧讲出来效果会差很多。

打个比方,以黄侃先生蹭饭骂人的故事为例。普通的开头应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黄侃先生蹭饭骂人的。”实话实说,这样一个开头,丝毫没有什么亮点。那我们换个说法。“‘你们这群王八蛋!’黄侃先生大喊一声,然后跑出了宴会厅。今天我们这个故事,是关于黄侃先生蹭饭骂人的。”这样一个开头,就比刚才那个好,看的人就会想“为什么黄侃先生要骂人呢?”这个时候,悬念就出现了,有了这样的效果,读者才会继续看下去。

笔者想,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喜欢看那种索然无味的文章吧,从头到尾都是中规中矩的,看完上一句,都能想象到你下一句写的什么,除非这个文章在用词上非常巧妙,否则,还真就不值得一读。

第三,要在思维上下功夫。

学数学的时候,老师时常提及一个词,叫“数学思维”,其实写作,也有写作思维。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写作思维”,可它恰恰存在于我们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出现写作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注重写作思维的训练,不知道什么要先写,什么要后写。这需要我们在开始之前就做好准备,笔者以为在开始写之前做一个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有了一个框架,再往里填充内容,就会变得很容易。

内容越丰富,技巧运用越灵活,写作思维越强,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越好。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大胆地写,这是我们成为作家的唯一途径。怀着“为时而著”的初心,去创作有价值的文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