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坚持日更一个月,真的不容易。

完成✅

1、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宋冬野最长的时候独处了两个月,那段时间他陷入了低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的写歌,创作。《安河桥北》这张专辑里,有五六首歌,都是那时候写的。

在独处的过程中,才会更容易听见自己的内心,从而更专注去思考和创作。

2、减少对网络的粘性

很多工作都离不开网络,这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可能拖慢工作进度。

为了在高效的时间完成重要紧急的任务,最好关闭电子设备。要相信,工作中很多事都是可以一个小时后处理的。没有你想的这么紧急,如果真有,别人也会千方找到你。

不妨使用番茄钟的方法,高效做事25分钟,预留五分钟处理一些简单事项。如果总是被消息提醒,微信红点,网页浏览等分神的话。

业余时间规定某个时间段,不碰电子产品,长时间用这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可以减少对网络的粘性。


3、PDCA循环法

这是一种管理学上的模型,最开始是由戴明提出来的,这叫做“戴明环”。

P(Plan)-计划;

D(Do)-执行;

C(Check)-检查;

A(Adjust/Action)-调整。


PDCA模型

这个模型的工作方式就是,先制订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最后通过检查和总结来反思从计划到实施的差距,最后把自己的体会放到下一次实施中去。

以工作为例

p:计划。

比如前一天晚上你可以写一个第二天待办事项。不用把把时间安排太紧凑。确定那件事的优先缓急,

A1 给客户看资料  计划2小时

A2 收发邮件,微信群处理问题  计划30分钟

A3 读书30页 计划1个小时

……

D:执行

这些计划你已经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做好顺序排列,接下来就要一项一项去执行。

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完成A1就坚决不能去做A2。不过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不要给自己安排太满,预留一定空间,灵活运用计划表,遇到变化重新审视重要性和紧急性。

C:检查

每天检查看自己计划的完成情况,写下自己的反馈意见。

比如今天在做什么的时候,因为刷网页,浪费了时间。因为计划安排过于复杂,预留时间不足以应对变化等。

A:调整

反省的作用就是改进,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上面其实也是高效人士的几个好习惯,

每个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也将拥有更多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