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逛超市,在大门口看见一个妈妈在严厉地教育女儿:快道歉!马上跟保安叔叔说对不起!你怎么可以骂人呢?以后还敢不敢了,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你都学哪去了?现在马上跟保安叔叔说对不起,你以后再也不敢了!快说!哭什么哭,就知道哭!
小女孩愣是没说话,站在一旁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声,一抽一搭地吸气。她妈妈看她都不肯说话,还一边打着她的手心,一边骂骂咧咧。人群越聚越多,站在她们对面的保安大叔也是一脸尴尬,忙说:不用,不用,也没多大点事,她还这么小,没事的,别打她了.....
这段闹剧最后以小女孩哭哑喉咙,保安大叔被领导叫走,那位妈妈一脸正义地拉走小女孩落幕。
不知道小女孩长大后是否还会记得这一幕,想起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觉,是丢脸还是委屈?希望她不记得。
我们总以为小孩在童年的时候是没有记忆、没有尊严,他们还小,所以没有独立的人格,是家长的附属品,可以随意指挥,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就是听话的乖孩子。
可小孩在童年真的没有记忆吗?不,他们不止记得,而且无比深刻,到了老年都会想起。童年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父母不和的小孩,长大后会更内向、更敏感多疑,单亲无爱的小孩,长大后会更早熟、更自卑等等,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小孩,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超市门口的那个小女孩,她骂了保安大叔,确实不对,该批评,该纠正。但那位妈妈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地用打骂、逼迫的方式让她道歉吗?还一脸正义,自诩教女有方,她骂人不对,你打人就对了?而且她是你女儿啊,把自己的优越感用在小小的女儿身上,不合适吧?
当时围观的人群中,还有几个小女孩的同龄人,她拒不道歉,用大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委屈,也是本能地感到丢脸吧?
那位妈妈本可以温柔提醒,小孩子虽然淘气,但好好跟他们讲道理、讲利害关系,他们还是会听的;可她偏偏选择了用最哗众取宠的高调方式,通过打骂女儿,逼迫她低头认错来向大家证明,自己跟那些只会溺爱熊孩子的“妖艳贱妈”不一样。
小孩也是人,还是三观尚未成型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玻璃心很脆弱,晶莹剔透,一捏就碎,更需要你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用这种打骂的方式逼着道歉,你愿意低头吗?还是觉得丢脸、被践踏了尊严,只会想反抗吧?
你是她妈妈,教育女儿是你的职责,那保护女儿也是你的任务吧?
我们从小都习惯被安排、被塑造,吃什么,爸妈决定;玩什么,爸妈决定;学什么,爸妈决定;说什么,爸妈决定;做什么,爸妈决定;跟谁一起玩,爸妈决定......一个个像被工厂流水线造出的标准乖乖孩,听话是第一属性。
一句尊重,任重而道远。
总而言之,不要在公共场所打骂孩子,你要尊严,你的孩子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