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别人不会对你印象恶劣,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必须重视努力在“交锋”的第一回合显示出最好形象。
分数为47-60:首次效应好
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方是你工作范围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无疑他们都有与你进一步接触的愿望。你的问题只在于注意那些单向的对你“一见钟情”者。
如果说察言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沟通学者研究发现,我们在沟通时,有7%的效果来自于说话的内容,38%取决于声音(音量、音调、韵脚等),而有55%取决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所以,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他怎么说。另外,研究也发现,肢体语言往往比口语沟通内容更具可信度。换句话说,要伪装语言符号容易,但伪装身体符号就困难多了。这也正解释了为何一个EQ高手应该会特别重视身体所透露的讯息。
所以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如果看不懂他人的脸色,就甭想读得出对方的心声。尤其是初次与陌生人交谈,这个察言观色的能力就更为重要。不论是拜访新邻居还是新朋友,或是与客户初次见面,你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意。
有趣的是,既然我们很小就已学会“看脸色”,而成年之后这方面功力又是有增无减,那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仍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原因很简单:
(1)自己不够用心:当你只忙着说,忘了专心看,当然就对他人的表情视而不见了。
(2)对方很会修饰:碰到的社交老手修饰情绪功力一流,喜怒不形于色,当然不好参透。
(3)周遭讯息太多:恐怕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除了脸部表情,我们还同时接受到自头至脚的其他肢体动作,以及来自环境四周的线索之故。
真正说起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察言观色,通常不是有顺序的细部扫描,而是一眼成形的套装工程。而一个人自头至尾的肢体线索如此之多,要在瞬间解析实在不太容易,所以就出现了人体动作学(Kinesics)来专门研究肢体语言。人们就认定了“当对方交叉双臂就代表他反对”;而“眼神不敢直视就是撒谎”的铁口直段做法,导致大家从一开始就有着错误的想法,寄望靠着几招几式就能破解对方心思。而事实上,要解读肢体语言绝非如此简单!
那么,到底该如何才能读透对方情绪呢?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脸色”行事的人。所谓“脸色”,是人的情绪的外露,是显示心情或心境的表现形式。从“脸色”中,可窥察人的感情、欲望和希冀,其内容之丰富往往胜过语言表达千百倍。同样是笑,就有真笑、假笑、会心的笑、勉强的笑、畅怀大笑、悲凉的笑等等。
看脸色行事其实是一种从众心理。面对面目凶恶的人你若看他的脸色行事,你有不同意见但闷在心里不敢吭一声。这说明你怕他,你怕得罪他。所以为了不承担可能的责任,你就看脸色行事,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也可以看成是受了别人的控制,然而别人不一定是对的,你不一定是错的。
你时时刻刻审视别人对自己是什么看法,抠抠缩缩地看着别人的“脸色”,好像你压根儿是为别人活着,不敢与众不同,不敢凸现个性,宁愿让世俗熔化自己,像一只没有半点棱角的玻璃球,让自己活得很累。
事实上,你需要掌握的是一种关于察言观色的艺术。察言观色,是一种能力,在特定情况下更好地解决问题。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其实并不怯懦,而且更深层次上,这项艺术涉及了宽容和理解。举个例子吧!如果一个人正在气头上,你却不能变通,直话直说,搞不好两个人会处于僵局。当然直言也好,但是你必须得有资本,得有勇气。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以后的友谊,这怎么是怕得罪人呢,这就是理解。还有可能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但是别人在气头上,他需要冷静,我们不必要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更应该给他时间,让他自己思考。或许你的直言会使别人感觉你在取笑他,笑他是错的,请问这你想过吗?这时就需要察言观色了!
只要多用心,你就能深谙察言观色的道理,译码人际沟通的谜题,解读现场的气氛和对方的心态而造就真正的双赢关系。
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彼此都心中没底,对方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他接下来想干什么呢,他心里是怎样评价我的呢?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得知,但是我们可以辩。怎么辩呢?
招式一:闻风——能辨风向才会掌好舵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这不仅在跟陌生人交往中可以运用,而且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这也是关键。
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比如你有事劳烦人家,初次到陌生人家做客。主人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主人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你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有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补偿。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发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作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
除此之外,要准确做出风向的判断,最好提醒自己:每一个人的观念,都不太一样,必须多做沟通促进了解,把对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体摸清楚,然后再来评断,通常比较准确。否则把坏人当成好人,将好人看成坏人,不但自己吃亏,也会引起他人的不满。特别是对一些老于世故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从其表情上看出其内心活动。所以若非经过多次观察,最好不要轻率地加以判断。
招式二:变位——从对方的角度上体验别人的情感状态
洞察陌生人的内心,最重要的是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用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讲的要注意“移情”。当陌生人对你表情淡漠,很可能是由于对方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因此不要看到陌生人表情淡漠就觉得他不重视你。事实上,这样的误解在年轻人中最容易出现。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才能使交往更富有人情味儿,使交往逐步深入。
站在别人的角度其实也就是换位思考,多问问自己:如果是你,别人怎么说你能接受呢?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进行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设法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让大家都有面子,也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只照顾几个人而冷落其他人。被冷落的人觉得很没面子,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弹,故意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招式三:察言——善于捕捉“弦外之音”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说话的速度、说话的音调、说话的节奏等,能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
中国人说话很讲究使用婉转的言辞,往往“言在此意在彼”,一般你不能直接从他说的话里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需要一番细会你才能深谙他的真正用意。这不仅可以避免太过直接让人“面儿上过不去”,也可以融洽彼此的关系,这是对人的尊重,是一种礼貌。但这无疑又阻碍了我们正确解读他人内心的想法,如果误读了就很容易反其道行事。比如人们实际上不想做的事情,反而倒是最容易答应下来,人有时候心口不一。
由此看来,察言是很有学问的技巧。我们该怎样从陌生人的言语中察觉出蛛丝马迹来,捕捉到“弦外之音”呢?其实,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即使是与陌生人初次交谈,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深入了解陌生人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了解说话方式是怎样透露一个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1)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她们最大的关心对象。有时也谈论丈夫或孩子,那是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形象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
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车子。关于车子的杂志也跟音乐、足球杂志一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车子的品牌、行程距离、速度等有关的话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这也是一种时髦的话题罢了。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车,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2)措词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
语言也会因个人的水平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措辞,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就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就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
人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写文章。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有自我扩大欲,反过来探寻这一点,就能窥见其人的内心深处。说话常带“我”、“我是这样认为”、“我个人觉得”、“在我眼里”这些第一人称单数的人,往往独立心和自主性强;而“我们”、“我们是这样想的”、“大家都这么说的”、“他们也这样说”等等常用第一人称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
(3)说话方式才能反映真实想法。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①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
②说话快慢是打破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说话的节奏很重要。节奏比较顺畅时,说明他很有信心;若张口结舌、吞吞吐吐,说明他缺乏自信。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油的的感觉。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借此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一位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着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说出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中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什么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③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有些人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由此看来,这位倾听者完全依靠坚强的耐心,再配合一股好奇心,最终识破讲话者的秘密。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就会和他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在高兴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
招式四:观色——解读陌生人的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因此,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是理解别人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他人的目光、表情、身体运动与姿势,以及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中,我们都能够感知到对方的心理状态。了解了对方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调整我们的交交往行为。
(1)面部表情。
有人曾说:面部表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表”,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不同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与情感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德惠斯戴尔说:“仅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至少有六种与生俱来的原始面部表情: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通常在两岁之前,我们就已经能够用相同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这些原始情绪(即使一个小孩又盲又哑,仍旧会有这些情绪表情)。而你我“看脸色”的功力也是自幼就养成的,在四五岁时,我们就能辨认一半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看脸色的正确度就达到了75%。
表情可分为两类:一部分面部表情是有意识的,而另一部分面部表情却是无意识的。这与个人的自控能力和生活经历有关。训练有素的特工人员遇到紧张局面时可能仍然脸不改色、心不跳,而一般的人可能早已大惊失色了。正是由于人们无法完全有意识地控制面部表情,所以,从人的面部表情能更真实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至于辨认表情的诀窍,则在于分析脸部的几个重要线条: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型(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垮),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到额间有横纹,眉头紧簇则眉间有直纹)。而我们之所以能区别这些情绪,是因为我们知道,某些脸部区域对辨认某些情绪特别重要:以悲伤与恐惧而言,眉毛及额头就特别重要;而厌恶与喜悦的情绪则以嘴巴的表情最有意义。
面部表情也表现在脸色上,脸色绯红,可能表示害羞;脸色铁青,可能表示愤怒。人们高兴时可能“满脸堆笑”、“喜上眉梢”;人们憎恨时可能“咬牙切齿”、“怒目圆睁”。
(2)目光接触。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情所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假装的。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
眼睛被认为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可以通过眼睛来传达感情。目光接触被认为是传达感情的最有效途径。人们可以通过识别不同的眼神、眼睛注视的方向、注视的时间长短,来了解个人的思维、情绪、感情、愿望、喜爱或厌恶、赞成或反对、诚实或虚伪等。
有人认为,目光接触有四种基本的功能:调整谈话速度、控制反馈、表达情绪、确定人际关系的性质。目光接触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定操胜算。此时你只要向他讨教询问,他会给你答案的;如果他他不回答的话,可能这事关于利益,不方便回答。
如果你见他眼神冷淡,便可明白他对你的态度冷漠。此时你应该借机退出避免与他相对,事后再找出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如果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此时你应该小心点跟他交流,避免落入他的圈套。
如果你见他眼神慌张,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他也没办法。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这是显示你才能的机会。
如果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如果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便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如果你见他眼神散漫,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此时你应该停止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
如果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情绪低落。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
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他都不会给予重视。此时不如戛然而止,寻找其他的接近方法。
(3)身势语言。
通通过观察某些人的身体动作或姿势就可以准确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或完美地解释他们所说的话,聋哑人用手势语言就可以成功地进行交流。当然,要解释身势语言的含义还必须了解交往的情景、前后关系、个人的习惯和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必要时,还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一种身体动作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人的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表露感情。例如,用手臂斜靠在椅子上或桌子上、两腿交叉的人可能不太愿意交谈、紧张或不感兴趣;有力地握手表示热情、欢迎、感激。这类身势语言也可能是假装出来的,以表示虚伪的感情,例如,为了表示对陌生人说的话感兴趣,你会表示不禁拍手附和表示感兴趣,其实你内心一点也没兴趣。
身体动作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识的身体动作,它直接反映个人的意图。例如,站在公路旁举起右手,意思是说:你能让我搭车吗?一个人对你翘起大拇指,意思是说:你真了不起。说话时把手往下猛力一砍,表示强调、重要性、坚决或决定;紧抱双臂,耸起肩膀说:“那时我被冻僵了”,表示当时被冻僵的状态。当然,人们更注意那些无意识表现出来的、短暂的身势语言,它往往更能揭露人们企图深藏的真实感情。它间接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例如,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无意识地、不停地拧手帕,这反映出她内心的羞涩、紧张和不安。说:“怎么办?”时,来回走动,表示焦虑不安;双手抱头说:“我害怕,”则表示恐惧的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目光中发现对方内心的真实状态。不要简单地下结论。比如,中国人喜欢客套,当来客起身要走时,往往极力挽留,然而很多时候,这些挽留都并非出自诚意,我们从主人的姿势上是可以看出来的,口头上慢走,却早已摆出了送客的架式。
(4)但是,要能正确地解读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姿势等身体密码,需了解以下几个原则:
①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意义可能不同。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女孩子,在与你交往时会运用很丰富的身体语言,不大在乎与你保持较近的距离,也时常带着甜蜜的表情与你谈话。但是,这可能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因为她与其他人的交往也是这个样子。然而换成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上述的信息可能就意味着她已经开始喜欢你了。
②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情境中意义也可能不同。解释别人的身体语言还要考虑情境因素,同样是笑,有时候是表示好感,有时候是表示尴尬,而有的时候又表示嘲讽,这都需要我们加以区别。
③先清楚要找到的特质,就能确定解读讯息的方向。先确定自己想看的是“诚实与否”,或“抗压能耐”的特质之后,再来收集蛛丝马迹,绝对比漫无目的的分析有效果得多。
④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美国FBI在训练调查员时,强调要观察的不只是“他做了什么”,更是“他改变了什么”。如果对方一直低着头状似沮丧,此时突然因某个问题而激动抬头,那这个改变就值得大大解读。
⑤不要简单地下结论。不同的情绪,往往可能会经由类似的行为来宣泄,例如眼神接触不佳可能代表不诚实、无聊、紧张、生气或傲慢,所以,千万别死记每个单独动作的内涵,而是要看整体的套装行为来做判断。
在肢体语言的解读基础上,对肢体语言应做套装解读,就让我们来做个测验,验收你的察言观色功力吧。准备好了吗?请你看看以下的几组身体动作之描述,并将下列的情绪配对连连看:
情绪选择:无聊紧张生气敌意(防御性)怀疑
(1)脸部发红、双唇紧闭、手臂或双腿交叉、说话快速、姿势僵硬、握紧拳头。
(2)双唇紧闭、双眉皱起、斜眼看人,翘起一边嘴角、摇头、眼珠子转动。
(3)双臂或双腿交叉、避开对方眼神、呼吸加快、身体面对对方,闭口不语。(4)眼光游移、身体左倚右靠、胡乱涂鸦、身子往一旁倾以避开某人目光、打呵欠、玩弄纸笔。
(5)眼神乱瞟、姿势僵硬、不停地玩弄或调整纸笔眼镜等、汗流不止、笑得很突兀,抖腿或身体。
正确答案:(1)生气 (2)怀疑 (3)敌意(防御性) (4)无聊 (5)紧张
把握开始交谈的时机
跟一个陌生人说话,尤其是第一次交谈要把握住火候,你“一张口”说话,别人就已经在心里给你作评价了。因此要注意如何培养把握说话的火候的能力,关键在于三点:要管好自己的嘴巴;盯住时机再开口;绝不说不该说的话。
不该说时说叫急躁,该说时却不说叫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变化便贸然开口,那叫闭着眼瞎说。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住说话的时机。说话看时机,不仅是时间上的把握,也是一个场合的选择。跟第一次见面的人交谈时,不仅要对人、对事,还得对时机,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谈话才能继续下去。说话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一种拙劣表现,对方心里可能就会想:“这人说话不分场合,其他方面应该也不怎么样,此人不值得交朋友。”自然就不会跟你继续交谈下去了。
适当的说话时机是打破陌生人内心防线的突破口。比如你有事求别人的时候,最好是确定在对方乐于接见你的时候去。你不妨牢牢记住母亲警告你的一句话:“有什么事,等你父亲吃饱饭以后,再去请求他……”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的确,当你有什么事必须请求或拜托别人时,吃饭以后进行要比吃饭以前有效得多。因为一般人吃过饭以后,心情稳定,不易冲动。举这例子无非是要告诉你说话要看准时机,交谈才会有效。
大多数人都不懂全力以赴地把握时机,以致造成终生追悔莫及的遗憾。机会只敲一次门,做有心人,把握随手可抓的时机。在与陌生人接触中说话时机的适当与否,多少总有些倾向显示出来。可是对于首次谋面的陌生人,你该怎么准确判断这些讯息而把握短暂、稍纵即逝的时机?不论是在人际交往中、工作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适当地把握时机都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说起来,掌握时机似乎是一种天赋的特别直觉,但它和经验一样,必须磨练出来。你在平时多多练习下面这几招,并运用实践,一定会获益颇多的。
招式一:要学会没话找话来打开话匣子
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太冒昧是不懂得社交礼节,为此而有所顾忌,其实大可不必考虑这么多。例如以自己的近况为题材是一种很好的开场白,你可以这么说:“最近我和母亲相处不甚和睦,然而昨天我们居然高高兴兴地谈了一个下午,误会完全解开了……”或者说:“这几天太热了,我索性把头发剪短,朋友们都不认得了……”选择说话的内容要考虑对方的生活状况,针对状况而说的话才能加深彼此的印象,消除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总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可以记住下面的话:“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我最近用了几样产品感觉不错,推荐给你试试。”“给你一个保持健康的建议。”“你想多认识几个朋友吗?”“给你介绍几位成功人士!”但是谈话时尽可能保持精神的兴奋,以此来感染对方。
招式二: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是把握时机的好帮手
能够主动发现时机、抓住机遇,往往都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我们至少要有这种意识。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保证你在机遇来临时不致错过。
在观察还无法捉住陌生人的内心想法时,就做些试探,你可以在领悟谈话内容时多作试探。只要你从顾客的实际行动与表面印象中可以看出她对于所提的事物的确感到兴趣,就可作此试探,这样不断地试探下去,一直等到你真正相信对方愿意跟你敞开胸怀交谈,或者等到你认为讲下去可能会引起他(她)的反感,就可停止了。
除了洞察力之外,要想把握机遇,还必须有过人的判断力。没有判断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无法开场,即使开了场,也无法进行。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
招式三:巧妙接过交谈的话茬
怎样能接过陌生人提出的疑问,或者寒暄,这也是很讲究技巧的。接得好,那么你就顺利敲开了第一次谈话的大门,如果接得不好,说不定双方就会陷入无言的尴尬中。事实上,接话很简单,你可以回答,也可以附和。但在实际交谈中,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解话准确、接话恰当的。接话其实也不难,除了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之外,也能帮你听出言外之意来。
接话的正确与否,除了说话者自身的修养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解话”的准确与否。切不可小看错误“解话”的后果,这不仅是制造几个笑话的小事,还影响到人际交往是否会产生矛盾和误会。
万一你说了一句含有无用话涵的话语,那也不必惊慌失措,因话涵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可消去性。据英格兰语言学家盖上达的论证,话语的字面所断定的内容要强于它的会话隐涵,因此可以用话语本身来消去会话隐蔽。当你在朋友家做客,贸然说出“这瓶酒真好,我见都没见过”时,你的朋友定会认为你想喝这瓶酒,因为这句话语本身就有“想喝这酒”的话涵,但这时你也不必惊慌,你可以把语气转一转:“可惜我没有喝酒的口福,我对酒精过敏。”这样便会消去此话涵,从而让你的朋友如释重负。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时机未到时保持沉默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艺术,人际交往中多听、少说甚至不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对方。一旁观察陌生人的一言一行,你可以更顺利地探测对方动机。
说话莫忘看时机,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为受特殊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有些话说出来就未必得当。同样的一句话,在此说与在彼说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环境不相宜,时机未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与陌生人第一次交谈时我们就要遵循这种“时机未到保持沉默”的作风。就算是不说话装傻也好,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你必须窥视到他人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又应该及时出击呢?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好,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要保持沉默。
不了解对方时就立马脱口而出,其中很大部分内容都是你主观想象的,甚至有些背离事实,此时你就不好乱开口。有时候,不了解对方的情况盲目地乱说废话,往往会使对方觉得你莫名其妙不明事理。或者你不经意的话语,本来是不带任何意图的话语,听者却听出很明确的意图,结果往往伤害的是自己。所以,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时,不要轻易地把话说出口,保持沉默是上策。
(2)若对方很明显正在处理事情,就请不要打扰对方了。
应把握恰当的时机,因为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当你正忙于其它事的时候,被直接走过来的陌生人打断,仅仅是为了说几句无聊的话而已,可以想象当时的心情多么不愉快。有时甚至会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去交谈,别人肯定不会有心与你交谈;在别人休息,会客或急需安静的时候去串门,亦常常会引起不愉快。一般来说,串门应避开别人进餐、午休等时间;拜访老人时,应注意时间不要过晚、过长;你到朋友家应先问一下主人是否有约会。
(3)对陌生人有成见的时候要保持沉默。
当你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正在气头上的时候最好闭口不谈,从长远来说这是有益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劝你“不要说出来”,而是劝你在不适当的时机“什么都不要说”。
如果对别人有成见,谈话的措辞和口气上多多少少会流露出来,那就等你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开始谈话。千万不要第一次跟陌生人面前就提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对方甚至会认为你是在存心来挑衅他,自然也不会给你好脸色。将心比心,你也不会希望突然有个陌生人这么对待你吧。
(4)在嘈杂的场合适当的沉默反而吸引对方的注意。
对话没有继续进行并不意味着交谈的中断,而只是暂时的沉默而已,如果突然停止讲话保持沉默,就会使对方集中注意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种情况。比如,某小学的教室里一片嘈杂,不管老师怎样声嘶力竭地连喊“安静,安静”都无济于事。这时如果老师什么话都不说,保持沉默,过一阵子孩子们就会觉得有些异常,并发现老师在一言不发地盯着他们,然而就相互交换着眼神将注意力转到老师身上。
(5)不要急于表达过多的内容。
有时候,当你迫切想收到成效而一口气地说了很多的内容,此时容易忽略掉交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甚至会就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展开长篇大论,对方可能会不能抓住你说话的重点甚至误解了你的意思。急于表达过多的内容,使对方置于“云里雾里”,对方反而会对你不感兴趣或者一开始就显得漠不关心。所以人应该学会在谈话开始之前,利用沉默先理清自己的想法,说话的时候要自备一个无形的过滤器。少说累赘不着边际的话,让对方觉得你此时在状态。
一味地等待机会,是最笨拙的行为!不要以为机遇会像一个到你家来的客人,他在你家敲着门,等待你开门让他进来。许多失败者常常以自己没有好机遇为借口,这只能使他们再次尝试失败的痛苦,殊不知,人际关系中的机会也需要人去创造。
人与人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交际的好机会。多一些有益的朋友,多一些成功的前辈,会有机会转变你的一生。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错失良机,绝对不可能使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应该积极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在各个场合,你有许多接触他人的机会。如果你想接近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人际关系网中的一员,你必须付出努力。假如你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机关、企业、学校等,在彼此都不认识的时候,你要主动“出击”,以真诚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要时刻注意能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你对此必须有所准备,因为上帝只会照顾有准备的人,馅饼也只砸中有准备的人。
(1)“主动性+创造力=机会”。
创造机会,首先你需要你主动出击!腼腆害羞已经不再是交友的主流话题了。如果你实在不敢先开尊口说话,那你就得使出招数“逼”陌生人不得不先开口跟你交谈。用你的创造力,创造些“偶然的幸运”来促成交谈的开始吧。我们不要一味地坐待机会,借助这些力量就可以增加你交谈的机会。
①借助每一次结交朋友的机会。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距离就可能更近。这跟我们在广播、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一样,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印象。所以交际中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比如有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一时懒得动身而推却,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
②借助朋友的力量结交更多朋友。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他的朋友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的朋友说不定就是对方认识的。借助朋友的力量在关键时候往往有很大的威力。通过朋友介绍,可以直接帮助你结交更多朋友;求助朋友帮你一把,可以帮你出谋划策,朋友可以给你提供情报,与你共同合作结识更多的朋友。而且别人也会从你朋友的档次来看待你的档次,甚至可以衬托你的形象,提高你的形象。
③借题发挥消除尴尬。对初次见面的人而言,两个都不喜欢言谈的人并肩而坐,场面定会相当尴尬。你得挖空心思寻找机会和借口跟她或他接触使谈话顺利进行。比如,把对方下意识行为当作打开沉默的话题。假如对方只是一味抽烟,你发现他熄灭火柴时有某种习惯,就立刻问他:“你熄火柴的动作很有趣,轻轻一弹就熄了。”看到对方的咖啡里加两勺半的砂糖,也可发问,“对不起,为什么你非要放两勺半砂糖……”通常面对这类问话,逼得对方会不得不开口,说不定还会唤起对方滔滔不绝的回忆呢?
④假借偶然事件制造关系。“不好意思”“对不起”“我认错人了”等,这类的话是在出现一些小意外的时候用的,可是那些小意外真的就仅仅是意外那么简单吗?其实未必,我们可以动用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创造些无伤大雅的偶然事件来帮助我们接近陌生人。如果要成功地找到一个与人接触的机会,你必须对他的信息有所了解,你可以搜集情报,想办法把守株待兔变成一场邂逅;也可以装做漫不经心的找出最最充足的理由邀请对方和你一起做什么事。
(2)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如果你遇上一个很难接近的人,直接跟他交谈比较难,你可以动脑筋另辟蹊经,想办法绕过那个挡在你们之间的屏障。这种做法应用在人际交往中,其实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最终实现双方的接触和交谈。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统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最大的实惠。要记住: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来接近他们。
①寒暄、评气候。大多数的谈话有80%以上的内容都是寒暄,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些话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这不失为“套近乎”的好办法。寒暄、评论气候,这些东西往往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和重大的意义在其中,让人很容易就能搭上话,对方一般都会介意跟你闲聊几句。②谈时事、发感慨。这个方法是要看人选择的。一个爱美的时尚女性或是小孩,很可能就对这个不感兴趣。而那些关注时事的人,你以此作为开场白,如果做得好,很容易引起对方共鸣;如果你的感慨正好符合对方的想法,自然话题就广了。
③委托帮忙“小事”。你可以客气地站起来,拿起帽子,然后委婉地询问对方:“现在有一小事麻烦你。先生(小姐)不是认识某某吗,请问有他的联系方式吗?”或者“请问你对这里是不是很熟呢,能告诉我去**怎么走呢?”等等这类问题,但要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
④走老人孩子路线求人办事。这一般是指那些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这些人性情一般比较谨慎多虑,并且有股傲气。对于他们,除非你也跟他们一样有很强的实力。不然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柔和的方法来接近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除了走夫人路线外,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也非常有助于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是值得动脑筋做的事情。
生活智慧: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是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呢?
与人交友,动动他孩子的脑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但是,跟老人孩子交流,也要方法使用恰当,那些违背道德和违法的行为和念头是绝不可取的。
老人因体力虚乏在家休养,或因年岁高而退职在家,没有工作做,家务不让做,谈话是心里有而没处说,因此,常常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自然非常乐意。再者,心理学表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而小孩纯朴,喜新好奇爱动:一句唐诗、一段故事、一个怪脸、一声哄捧,就能很快赢得小孩的亲近。
一般地说,老年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厚,精神仓库里贮藏有大量感性或理性的“经验产品”,一有机会,他们总乐于滔滔倾诉,希望能影响、感动后人,也算获得人生思考的哪怕些许的慰勉。事实上,老人长年留住家中,这种滔滔倾诉故事、传授经验的机会实在很少,因此,老人的生理、心理便表现出极大限度的和善、平易。尤其对于年轻人,他们总乐于主动招呼、热情交谈。至于小孩,若你真诚地以童心相待,带给小孩新奇欢乐,小孩会立刻把你当作“快活大王”或“英雄人物”而崇拜、亲近。一句话,老人、小孩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喜欢与你的接近。
走老人孩子路线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多了解和积累老与小的知识。
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调查、观察之外,平时也应适当地作些理性积累,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积累有关老年健身知识、休闲知识,小孩游戏知识、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时“妙手偶得,借题发挥”。
②要主动套近乎,拉家常。
谈话是交际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进入一个家庭,见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见面便产生“一见如故”的融洽气氛,登门人应该主动引出话题打开话匣,而不应该等待家庭一方(老人、小孩)搜寻话题勉强问答。因为双方刚刚接触的短时间内,登门人有心理准备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话题,况且对于老人,你主动开口也表示了尊敬;对于小孩,你主动开口,能表示亲近,消除陌生感。
③不可小瞧,谨慎对待。
对老人务必态度谦恭、心性美善、行为礼让。这一方面表现你的虚心、诚实,一方面显出你对长者的尊重、敬仰。那种三言两语就夸夸其谈,将老人“挂”一边或踩在自己脚下的言行是切不可取的,结果只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赶撵。小孩天性乖巧,欢乐容易哭闹也容易,稍有不适就可导致“风雨满楼”。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须因情因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忠诚、童稚去换取欢悦,千万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虚情假意。
有个年轻异性向你问路,而恰巧方向相同,你会如何?
A.告诉他(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很详细地告诉他(她),再从后面跟着。
C.会默默地带他(她)到目的地。
D.告诉他(她)走法,自己另走一条路。
答案解析:
A.你是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做事负责,懂得尊重别人。
B.你喜欢跟在人家的后面求安全,使你得到许多成功的机会。
C.你无视对方的困难,而一味强求,因此会失去一些机会。
D.你不善于把握机会,没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没有敌人,是个作风相当独特的人。
选取合适的交谈话题
巧妙地挑起话题打开交谈局面,是陌生人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快速有效方式。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在交际场中人们最困难的往往是如何开口说第一句话,这看似寻常的问题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面对陌生人。首先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而且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你需要在短时间内选取合适的话题才能进行攀谈。
事实上,这些都是一般人的通病病,很多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害怕和陌生人接触。遇到陌生人时,我们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该怎样打开话匣子。有时拼命地想给人好印象,可一时又想不到有什么风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话可说,结果反而紧张得结结巴巴不知所云。
与陌生人谈话,为了开始引出话题,你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方式,同时话题的选择也要估计对方的反应,而不是令对方只能回答“谢谢”、“是”或“不是”。可以借鉴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就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这个话题不行,没说几句就无话可说了,那就立刻再试试下一个话题。轮到你讲话时,可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的环境觅取话题,比较简单适宜;也可讲述你曾经历过的事情或打算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双方兴趣、爱好、看过的电影、家庭琐事,还有其他不仅自己所熟知的且又是大众所知晓的话题。
但是,谈话时的“冷场”,并不总是出现在开始。有时你与他人谈着谈着,他(她)突然沉默起来,你也忽然感到无话可说了。这多半是因为你没有选取好的交谈话题,无法不断扩展谈话的题材,你思想的源泉被阻塞了,谈话的线路也就突然“掉线”。别担心,引发话题方法很多,你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中引发一番交谈,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可见,选择合适的话题十分重要:如果选择的话题能被大家接受,谈话便会顺畅地进行下去;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话题,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没有人做出反应,交谈便失败了。有时候你可能拥有权势使别人不得不坐下来听你讲话,他们可能假装用心听你讲话,但你却无法强迫别人开口讲话。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谈话时要善于寻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
谨记!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偶尔遇见一些陌生人,如果不跟他们说话也许你就一直都无法了解他们。如果你觉得跟陌生人说话会觉得紧张害羞,记住,这是没必要的。基本上所有的交谈都有类似模式:初次接触、介绍、互相交流,在期待中结束此次交谈。跟陌生人交谈也不例外。一次好的谈话,就像一棵树一样地展开!之所以说话题像树一样地展开,就是说话题的延伸就像树枝一样地延伸,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当你能透彻地理解这个意思,你会发现,谈话是很轻松和有趣的。
(1)打破僵局的话题。
打破僵局不是要你显示自己出色的交谈技巧,而是为了继续交谈而做出的努力。选择的话题最好集中在你们共同经历的,比如你即将离开的不快,或者关于你们共同所处的环境,比如排队等待,摇晃的座椅等以及其他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论。
有时候,一个注视也能很好的打破僵局。当你看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人,为什么不给他(她)一个3秒钟的友好微笑呢?你会惊奇地发现,交谈的快乐就源于此。
如果有人或事确实激起你的好奇心,这也可作为交谈的开始。就像一件衣服吸引你,你会很感兴趣地上前询问对方。带着微笑问好,如简单的“你好”也同样可以很好继续交谈下去。
(2)交流话题。
你你已经初次接触了,接下来呢?很多人花很多时间来考虑该用什么话题来进行。但是,你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如果需要,可以从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例如一些简单的话题也有作用:
①时下的感兴趣话题、事情。
②你上次看的电影。
③关于你正在参与的事情,询问他们对此的看法。
这时候的重点在于你能拉出一串你感兴趣而同时别人也感兴趣的话题。但也有时候,对方谈了一些你不愿意谈的话题,此时,你就要采取回避的办法来调整交谈顺序。可以运用两个方法来回避,转向其他话题。
一是直接地告诉对方:“也许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明白,以后再讨论吧。”二是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接过对方话中某个细节问题,借请教、延伸等办法把话题转移。如对方指责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他这个人太小气,那次我跟他出去吃饭,他出了饭钱,后来却向我要回。”你可以问他:“那次是在哪里吃饭?”在对方回答后,你不妨评论那家饭馆特色菜,借此把话题引开。
(3)继续话题。
当一来一回后,你就有必要将话题延续了——包括倾听、响应、准确无误的继续话题。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认真倾听对方说什么以及如何反应的,再自己反问“在这个领域,我了解些什么?”这样,你很容易就能够讨论很多事情,比如电脑插件程序一般在哪,用笔记本工作的最好去处,或是问问他们一般用笔记本来做什么工作。侧重于你自己的经历并能征得别人的看法,这样你就能很好地融入到其中,并为以后的继续提供了信息。为确保你是在交谈而不是问答,最好能够记住这样一些要点:
①利用2分钟时间来复述你所要分享的故事或者经历,而且如果有人提问你能够扩展开来。
②在适当的时候回问对方,比如“对此,你怎么看呢?”“你怎么样?”
③尽量在自然的问答间,保持对方交谈的量不少于一半。
④不要在同一话题上耗时太长。
例如对方是医生,尽管你对医道一窍不通,你也可以打开交谈局面面:“近来肝炎又开始流行了吧?”因为这是对方熟悉问题,对方便容易开口了。此时,你不妨按这条路子谈下去,谈谈肝炎、免疫、中西药的疗效……
(4)结束话题。
任何一次愉快的交谈都有结束的时候,所以让你的谈话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不要一口气说太多或者在双方兴趣点上耗时太多。你可能很想继续,但为什么不留下让对方期待的东西呢?
当别人给你的时间并让你知道你还有其他事情可做时,该谢谢他们,而你却想另找时间继续这个话题。就拿医生的那个事件来论,你可以说“我有事情要走了,时间差不多了。但我很想知道你刚才说的药材哪里可以买到,可不可以晚点找个时间再一起说说?怎么样呢?”
当你们互换联系方式后,暂时停止并微笑着离开。这样,当回想起来时仍记得你的微笑,感觉与你认识很高兴。
很多人对交谈的话题的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以为只有那些特殊怪诞或者刺激新鲜的事件才值得谈,要么就是挖尽心思谈些深奥的理论或者显示学问的话题,然而这类问题,某一部分人爱听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兴趣;况且,可能不等你讲,人家也许知道了;再者,这种话题毕竟不多,这样做很容易把话题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外,更大量的是爱听与日常生活息息有关的普通话题。例如,最近的娱乐八卦、工作趣闻、热点社会新闻等等。因此,与陌生人见了面想开口时,不需要再苦苦思索,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很多。对话题的选择大可不必作茧自缚,一个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
“生活琐事&社会热点”话题库:
聊人:家庭关系、父母、好友、尊敬的人、同学朋友、我自己、邻里关系等;
聊事件:难忘的事、难忘的旅游、记忆深刻的故事、感兴趣的事、愿望、梦想、假日、恋爱、婚姻、服饰等;
聊生活:童年趣闻、学习生活、读书生活、职业、业余生活、成长之路、家乡的变化、家乡风俗、怎样和同学(同事)相处、购物等;
聊爱好:喜欢的电影、一部电影的观后感、音乐、书籍、业余爱好、故事、文艺活动、小动物、拿手菜、体育运动、美食、你心目中的职业等;
聊社会热点:交友、美容时尚、子女教育、社会公德、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个人修养、学习外语的体验、卫生与健康、自然环境、奥运、商品消费、科技发展、减肥、股票理财、汽车、游戏、军事武器等。
深入生活,亲身经历,仔细体验,你定能找到合适的话题。那么,怎样去找呢?那就只有潜入你的记忆深处,搜索那些对你产生重大意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断。它们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大城小事”,适合与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交谈,足以让你打开绝大部分人的话匣子!不再怕冷场,不怕无从开口!
现在有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放弃了学习精神,这是错误的态度。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有人以为学习就是要看书,这是毫无道理的看法。古代的学者(如苏格拉底、孔子)哪里是由单纯看书而来的?还不是从别人的沟通交流中自己学习的。
无论是谁,与人交谈时,不仅能带来兴趣,还能增广自己的见闻。有了这种想法后,在你的世界里,应该不会再有不感兴趣的话题存在了。你对于所见所闻,都要去研究一通,尽量地去了解它们的意义,而不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地让它们在眼前在耳旁溜过。往往,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带给你意外的收获,使你受益匪浅。
(1)要善于观察。
几个朋友到一起,有熟的有不熟的,要通过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对他们的性格、爱好等等有个概略了解,就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2)自己平时多学点东西。有了知识,说起话来也就头头是道,也就不会觉得没词儿可说了,甚至常常能够妙语惊人。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准备一个摘抄本,把每天从新闻、报纸、杂志、书本中好的观点方法和词句都记录下来。时不时拿来看看,日久天长,就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要自信自然。
遇到化解冷场和尴尬时,要表现得自然,不着痕迹,轻松地转移话题,使人家不觉得你是刻意的,否则会加剧冷场和尴尬。
(4)选择好谈话的对象。
因为初阶段你不是比较擅长交谈,所以,先找与你兴趣相同的,对于你自己的兴趣,你肯定能说出话来,在跟他交谈中,他的问题,不同观点的辩驳,都能引起你的谈话,这样话就多了。
同时,你要博览群书,增加你的兴趣爱好,这样,你的谈话对象就会多起来,你就可以顺从别人的兴趣,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实践中,摸索技巧,你会很健谈的。总之,生活的哲理、令人信服的东西就存在于你的脑中,你的任务就是设法把它挖掘出来。千万不要怀疑,其实交谈的最好话题和素材就在那儿,丰富的宝藏等着你去开发。不要藐视这些东西,认为它太个人化,太微不足道,要知道,人们就爱听这个。
(1)了解理想的交谈顺序。
人们的交谈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交谈时谈者和听者双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假设有A、B、C三个人在一起谈话,理想的交谈方式如下:
①A先开始讲话,他选择一个题目,围绕着它讲几句话;
②A通过某些方法使B继续谈下⑧最后一个人总结A选择的话题,这时候表明该话题已经结束,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
正是靠着这种说者和听者互换位置的规则,交谈才能够平稳地进行下去。这种规则好像交通规则一样,即便没有警察指挥,大家也都会遵守着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否则便会造成交通堵塞。交谈的规则虽然没有交通规则那样明显,但也是被严格遵守着。依据这些规则,参加谈话的人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加入交谈或者回避交谈。如果你想加入谈话,你必须等待说话的人讲完以后停顿时接过话茬。如果在这中间打断别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而如果你想把话题交给下一个人,就要出现停顿,暗示你已经讲完。
(2)交谈时,如何不“冷场”。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与陌生人交往,其主要顾虑是怕无话可说,使交谈冷场,陷入无言的尴尬中。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首先要了解交谈中发生沉默、冷场的的一般原因有哪些,做到对症下药。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一方提出的问题难于回答,对方需要短暂时间思考,或者遇上什么干扰而不便继续交谈,如周围环境过于噪杂等。这类情况很正常,此时一方或双方可以在一旁耐心等待,不必急于打破沉默。
另一种是由于时间限制如临时有急事,对方不能再谈下去了而又不方便直说,往往会以沉默不语来暗示。这种情况,就要察言观色及时告辞,不要只是“一厢情愿”地继续攀谈让对方为难。
第三种冷场是谈过几句就无话可说,这种现象经常在与陌生人初次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这是因为双方相互不了解,不知怎样谈才比较得体,使人越发拘谨,影响了交谈顺利进行。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交谈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常常是寻找话题的责任者。例如,假若一方是从事汽车零件或机械构造,那一定会使关心美容时尚的另一方觉得无味,而不知应从何答起。所以,聪明的你应该站在关怀对方的立场去和对方交谈,无论如何,关怀对方总会令对方觉得愉快。另一面,作为被动的一方,人们对于不懂内容的话题,也不要显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不过,事实上,这是个很好应付的场面,你应该怎么做呢?原则上,只要你对每一件事,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那应该就不会有不感兴趣的话题出现才对。
下面这些方法有助于你预防或者解除“冷场”的魔咒:
①就地取材。面对众多的陌生人,可以灵活地借用现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注意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起码是不会让人反感的话题材料。例如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好的效果。或者说:“听说你和某先生是老同学?”或是说:“你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总之采用这个方法的原则就是,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人人有话说,自然就会说个不停。
②从兴趣入题。对大部分人而言,最有兴趣的话题就是他自己,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而对别人不感兴趣。如果你想在谈话中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好感,就必须要谈对方有兴趣的话题。问明陌生人的兴趣,紧跟对方的兴趣来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③征求建议。例如,你可以问一个热心的园艺家:“我想把花园中的一年生植物改种多年生的,你建议种什么好呢?”或对于一个在家或办公室办公的人,你可以问:“我想买一部传真机。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如果没有反应,可以问他的观点。问他或她有关任何方面的观点是很稳妥的:政治、体育、股市、时尚和当地新闻,所有的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经问过的和反应是激烈地反对或引起争论的话题。
④适度的赞美。每个人都会拒绝别人的赞美,如果你的赞美得体大方的话,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正所谓“礼尚往来”你赞美对方一句,对方就算不回以同样的赞美,也会很愉快地回应你。比如在没话题可说的时候,不妨说“你这件衣服的颜色很不错哦,很衬你的肤色!”“你的举止很优雅大方!”但是,记住一定保证您的赞美是诚恳的。因为“赞美是切得很薄的香肠,味儿很美;而吹捧是切得很厚的香肠,没法消化。”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还有人不会交谈吗?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轻车熟路,很善于交谈,而有的人却处于无人可谈、无话可谈的难堪境地。那么在交谈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以下七个方面对于成功的交谈十分重要,掌握有关的技巧就可以提高人们交谈的能力,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1)在公共社交场合,应选择大家都可以介入又都方便发表意见的话题。
寻求共同的经验范围,如现场气氛、环境布置、天气、当日新闻、国际形势、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切忌只谈个别人知道或感兴趣的事,或只与个别人交谈而冷落其他人。
(2)不要涉及令人不愉快的内容。
避免谈及如疾病、死亡、荒诞、淫秽的事情。奇闻趣事,有助交谈的气氛,但不宜从头到尾用奇闻趣事消遣,更不要用笑话影射在座的人,否则很不通情理。最好交谈一些轻松愉快的问题,把快乐与人分享,把苦恼留给自己。
(3)话题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
如对女士不问年龄、婚否、服饰价格等;不用身体壮实、保养好等模糊用语来形容女士的身材。对男士不问钱财、收入、履历等;不随便谈论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以免犯忌讳。同时不要随便散播和听信蜚语。(4)遇到不便谈论的话题不要轻易表态,应当转移话题以缓和气氛。涉及对方反感的话题应及时表示歉意。一般不宜用批评的语气谈论在场者和其他相关人士,也不要讥笑他人,更不能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5)男士一般不参与女士圈内的话题议论,与女士谈话时要宽容、谦让、尊重,不随便开玩笑,也不可与女士无休止地攀谈,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旁人的侧目。
(6)有关禁忌的话题。
如夫妻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不愿谈及的疾病等等。如有的的人不愿意别人打听自己的经济来源或经济状况等。所以这些话题最好不要触及,除非对方主动提及。
(7)假话题。
假话题是指那些无法继续下去的话题,如果你用“今天天气很好”来开始谈话,对方便没有什么话来回应。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不愿意与你交谈,那你就要检查一下你在选择话题方面是不是存在问题。检查的方法如下:以一星期为限,尽可能记下你与人交谈时所选择的所有话题。如果有的话题重复出现,在话题后面记下次数。这样就得到一张你选择的话题的清单。检查出现次数较多的话题,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别人总是跟你谈这样的话题,你想不想听?如果不想听,为什么?
让交谈轻松自如的六大法宝
与陌生人交流,切忌一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因为自己不懂别人的话或者别人一时无法理解你而急躁。要知道两个不相识的人最怕的就是找不到相对应的话题,话题不对时而产生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让彼此都很尴尬。要怎样消除这种尴尬呢?别忘了下面的六大法宝,它们让你们的交谈更加轻松自如。
使交谈轻松自如的最好办法是抓住机会,开个玩笑,小小的幽默一把。只要这步成功了,气氛一下就热起来。幽默是一种聪明,也是一种风度。言谈风趣诙谐,会增强你的人际吸引力,它是增进亲密度的催化剂,也是消除紧张感的一剂良药——引起别人心理上的愉悦,当然会使交谈轻松自如。
一位哲人说过:“含笑谈真理,又有何妨!”幽默给人以轻松,使人愿意快乐地交谈。正襟危坐,叫人望而生畏,实际上是“拒人以千里之外”。对方若是特意讲出幽默的语言试图活跃谈话氛围,你也要相应地与其“合作”,千万不要毫无察觉,表情暗淡,这样会让对方很扫兴,必要的时候与对方一齐开怀大笑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幽默确实是一个很有魔力的东西,在平常交谈中,它既能消除僵化的气氛,可以掩饰自己的窘态和双方的尴尬;而恰到好处地打破僵局,融洽了气氛,使大家因此发出笑语,又能使单调乏味的日子变得轻松快乐。拥有了它,人与人的交谈仿佛更有味道,人与人的相处也会更加和谐。
你想与人交谈时更幽默吗?
(1)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
制造幽默的方法有很多,掌握好具体的方法,这样就不用担心没有现成的幽默话题。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要开动脑筋,敢于想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把一件普普通通的事物变成幽默的谈资,大脑的加工创造是很关键的。
(2)多积累幽默素材。
不要发愁幽默该从哪里来,而要想想你抓住眼前的幽默素材没有。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幽默会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平时多注意积累些笑话或者幽默的素材,不妨随身拿个本子记录下来,当和人们交谈时就可以轻松使用。
(3)善用自嘲来活跃气氛。
自嘲是迈向幽默最艰难的一步,许多人因碍于自尊,始终拉不下脸来。人生在世无非是被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表面上看来嘲笑自己似乎有些傻气,其实这些打趣话俏皮话笑谑话可以让大家都放松,营造一种轻松气氛。通过巧妙的自嘲,还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让自己的缺点巧妙地掩盖过去。
他人幽默为己所用
在你周围的朋友当中,一定有几个是特别受大家欢迎的,大家都乐意跟他们接近,因为他们是人群中的“开心果”,总给大家带来欢乐。你平时多留意这些人的说话风格,多观察他们如何与人相处,看看他们如何吸引大家,你可以尝试用他们的方法和人沟通,慢慢地,再将自己的独特风格融入其中,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幽默固然重要,但是要达到幽默就必须考虑到开玩笑之后如何收场,无法收场的玩笑千万不要开。请注意这些方面,让你的幽默更保险:
(1)开玩笑要看对象。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若是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点玩笑,或许可调节气氛,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则要适可而止。
(2)开玩笑要看时间。
这个开玩笑的时间,要掌握有度。一般最好选择在对方心情愉快时,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或者是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
(4)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不分场合地乱开玩笑,不禁让人觉得你轻浮、没修养。尤其是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
(4)开玩笑要注重内容。
人增添了许多的魅力:
魅力一:可以使消沉的心复原,产生愉快的心情。
魅力二:是对别人表示最单纯、最伟大的捷径。
魅力三:在人际关系上产生无可测定的的价值。
魅力四:不但使一个人的外表变得漂亮,也会唤起别人的好感。
魅力五:是信赖之本。
魅力六: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善意的微笑会缩短你与谈话人的距离,增进谈话双方的感情,它是你展示在陌生人面前最有利的无声语言。会意的微笑,会告诉对方你在专心地听他讲话,并且很投入;对方也会了解到你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特别是在异性之间进行交谈时,面带微笑地听对方谈话,会增加你的个人魅力。一旦对方被你的个人魅力所陶醉,你的谈话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你注意一下他的眉目,会发现有一种气使眉毛皱起,这种气俗称“怒气”。有些人愁眉苦脸,紧锁眉头或者面若冰霜,他们的表情给人冰冷、阴沉、紧张、刻薄的感觉。哪里会有人喜欢这种感觉呢!这种表情很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你错失很多机会。
当一个人喜笑颜开时,有一种气使脸上的肌肉多处膨起,这种气俗称喜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笑口常开”、“相由心生”。经常微笑的人的面相与神态给人温暖、幸福、宽容、吉祥的感觉,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因而人们愿意去接近他们,也乐意与他们交谈,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想想谁会拒绝一个对自己真诚微笑的人呢?谈话时不妨多带笑容,这会让对方觉得舒服,而且确定了你的诚意;假若别人站得远,我们就笑着走近,距离便会缩小;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的微笑,彼此就会逐渐热络。
护士通常带着大大的口罩,只露出眼睛,但人们通过她们的眼睛可以感受到她是友善亲切的还是麻木冷漠的。由此可见,笑容,不仅仅是咧开嘴那么简单!微笑心理学家发现最有魅力的微笑,不是咧开嘴、露出八颗牙就行了,最关键的是眼睛会放出愉悦光彩的那种迷人的笑!真诚的微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要口到、眼到、心到、情到,从心眼里把对方当成自己最诚挚的朋友,这样的笑容才是最美、最打动人心的。正如,我们搭乘飞机时总会感受到空姐的亲切笑容,她们的笑容为我们削减了旅途的烦闷和疲劳,让我们的心情增添了一份愉悦和灿烂。可是这看似简单的笑容,却是经过专业训练得来的呢!
练习迷人的微笑:
请先准备好一面小镜子,以便辅助训练。
(1)眉开眼笑。
用手遮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只露出眼睛,练习让自己的眼睛笑起来。这时眼角是微微上提的,眉头也一定是舒展的,就是我们说的眉开眼笑。
(2)嘴角上翘。
嘴角上翘表示:喜、乐、愉快、满足。嘴角下垂表示:哀、怒、讨厌、生气等,应尽量避免。
微笑的基本要领:摆出“一”字的口型,用力抬高嘴角两端,下唇迅速与上唇并拢到不露齿的程度。
①上扬嘴角10秒钟后,恢复原状,隔3秒再次上扬,如此重复3次。经过嘴角上扬操的练习,大多数人都可以在与人接触时,嘴角保持自然上扬状态,显得更加年轻、柔和。不但会笑得更美,而且让你看上去更自信、开朗,还能达到美容的效果。
②对着镜子,咬住一根筷子,露出上排牙齿,你可以用双手按住两颊肌肉,调整嘴角上扬的角度,直到你认为是最好的位置为止。然后把筷子拿掉,这就是你最理想的微笑表情。看着镜子,记住这个表情。
“目的颤抖”阻碍你交友的步伐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太强,反而不容易成功。比如,你在穿针引线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握住,然后眯起眼对准针眼凑过去,手却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结果线穿歪了。太想穿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太想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反而内心会颤抖,从而影响你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目的颤抖”。
颤抖产生是因为我们自身对目的太在意太小心了,过度的“目的性”和过度的紧张,最后导致发挥失常,事与愿违。
很多人会用是否有好处来决定要不要和一个人保持交往,或者以此衡量交往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们在交友过程中会不时地探测、猜疑对方。人的表现欲望若太强,做事目的性太重,则容易给人“弄虚作假”之感。不要以为对方不知道,其实这些心态很容易从你的谈话、神情、动作中表露出来。旁人看在眼里,虽不说什么,但每个人都会清楚地知道你是真的在做还是为了获得什么而做。
目的性太强的人是不是就不容易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回答是肯定的。朋友有三种,第一种是满足情感需要的朋友,第二种是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朋友,第三种是既满足情感又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朋友。第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第二种可求,第三种难求。后两种都需要抽出时间去维系和经营,即所谓的应酬。第一种不需要应酬,是心甘情愿的靠拢和依偎,所以不会让人感觉累。
你呢?都有怎样的朋友?无论你有没有第二种和第三种朋友,第一种你都该有。不管你目的性有多强,都该保有几个能满足你友情需要的朋友在你身边,在最关键或最危难的时刻,只有这样的朋友才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帮助你温暖你。
保持一颗平常心与人交往,可以使人心绪宁静、处变不惊,人自然会变得轻松自如,更易使得交谈顺畅无阻。当你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暂搁你的目的,不要再考虑与交谈本身无关的问题,不要让功利心和由此引出的担忧干扰你的言谈。不妨试图从多个方面克服这种心态,促进和别人的轻松交谈:
(1)什么都不为,只为沟通感情。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朋友。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爱玩心计,觉得自己很聪明,想什么事儿该怎么办才对自己最好,做什么都有目的性,比如投入学习是为了赚钱(特别是上大学),投入爱情为了占有,投入友情是为了赤裸裸的人脉网。放下你的私心利益,不要向陌生人贪图什么,沟通只为交流感情,你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2)多疑会让你远离真正的友谊。
多疑的人喜好猜测对方心思,而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意愿歪曲了对方的真实想法。他们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不愿意真心交谈。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3)和别人沟通,不要和别人比赛。
有的人和人交谈时,时常把它看成是一种竞赛,一定要分出个高下。这些人忽略了沟通的技巧,因为他们把交谈当成了辩论,而不是信息、想法与感觉彼此交换的过程。如果你常在他人的话里寻找漏洞,常为某些细节争论不休,或常纠正他人的错误,藉以向人炫耀自己的知识渊博和伶牙俐齿,这样的你一定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那都是不好的印象,而且难以磨灭。所以为了与他人有更好的沟通,这种竞赛式的谈话必须舍弃,采用一种随性、不具侵略性的谈话方式,这样当你在表达意见时,别人就比较容易听进去,而不会产生排斥感。
快乐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资源。快乐的人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再获得新的快乐;不快乐的人却总是会消极地面对甚至回避问题,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他所接触的人,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并带来更多沮丧的感觉。从某个意义上说,快乐的人各有各的快乐,不快乐的人却总是相似的。
为什么快乐对友谊会产生影响呢?因为情绪快乐的人更愿意与人交流,并将对方给予的回答作为友好的信息保存在脑海中。他们通常会将这种消息传递的方式作为固定模式设置在自己的生活中,正因为如此,长久的朋友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一直存在。
其次,“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在人群之中,情绪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你是选择让陌生人的不安情绪来左右你的情绪,还是用你的快乐情绪感染对方的情绪,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当你把快乐的情绪感染到交谈的另一方时,不仅可以帮对方减少不安和消除对方的拘束感,还有助于双方把造成紧张不安的话题说出来,解除双方心理上的障碍。那么你就自然感到如释重负,摆脱了窘境以后你才能够有轻松自然的状态投入交谈。
那些快乐的人,他们的愉悦情绪,尤其是笑声更是“传染性”极强,这是因为,愉悦的声音会“胳肢”听者大脑的同一个区域,即笑时那个区域就处于活跃状态,这就会使听者的面部肌肉展现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就像还在牙牙学语的婴儿一样,只要家人冲他笑,他就不由自主地跟着笑,情绪变得高昂起来。可见,快乐的人常常用愉快的情绪感染身边的朋友,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你笑,人人陪你笑”,对方的快乐情绪被你激发起来了,从而起到了建立相互影响、营造彼此之间牢固关系的作用。
人人都渴望快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快乐,即使是再快乐的百灵鸟也有不再唱歌的时候。快乐源于积极的心态和自身的修身养性,只有内心真正快乐的人才能善于发挥快乐的能力。另一方面快乐不可避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资源。遵循以下步骤,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我们的快乐情绪。
(1)要喜爱自己。
因为人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聪明的会变蠢,健康的会多病。快乐的思想是生命的润滑油,可以使生命运行无碍,失去快乐的思想则会百病丛生,这些最基本的是喜爱自己。你要喜爱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勇敢去改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增加快乐的筹码。
(2)革除负面情绪。
负面的情绪有如鞭子,会很无情地鞭打我们快乐的内心。不要做负面情绪的奴隶,重新学习爱与宽容,去除“憎恨”、“批评”、“内疚”、“恐惧”四种坏习惯。每当这些负面情绪要发作的时候,首先要在心里镇静,从一默数到十、甚至上百,千万不要让这些恶瘤来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3)要活在当下。
我们往往因为想在“适当”的时间与“适当”的地点开始,而从未开始过。旧的、过去的,已经影响过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使它不发生作用,我们可以善用当下,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就像许多事物的追寻一样,精神意识的追寻必须从现在开始。
(4)要生活放松。
放松是使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快乐的重要来源。试着放慢自己快速的脚步,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节奏,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只有真正做到了彻底的放松,我们才能放下背负了过久的包袱,放下包袱我们才能以游戏一样坦然的心态跟人交谈,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心情。
一个人说话的胆量大小,说话水平发挥得如何,往往与所处的环境气氛有关。当与熟人在一起时谈天说地,无拘无束,兴致很高;而一见陌生人,就紧张拘谨,无法张嘴说话,陷入沉默和尴尬中使谈话无法进行。这些例子很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气氛在作怪!
交谈的气氛沉闷压抑,人的情绪提不起来,觉得乏味,自然也就失去了谈话的兴趣,交谈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容易让人放松,人的兴致便高,谈兴也较浓,就会放下包袱,畅所欲言。因为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地去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给人以更多的说话机会。因此,为了能与人愉快交谈,我们要设法激发和引导对方谈话,试图打破尴尬局面,努力创造一种能达到谈话高潮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除此之外,轻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还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什么天文地理、轶闻趣事、个人嗜好、轻松笑料,或者某一方面喜恶和见识等等,都可以拿来做轻松气氛的题材。谈酒可以成酒友,谈烟可以成烟友,谈网络可以成网友,谈戏可以成票友,同学的同学也可以成为同学,老乡的老乡也可以成为老乡,如果这些题材能使对方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就为以后的深入交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好的谈话气氛可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创造的。为交谈营造一份轻松、祥和、快乐的气氛,不在于你的话题是否深奥、是否老套,而在于你怎么来谈,怎么开始谈,要注重细节让谈话在轻松笑谈中顺利展开。
(1)自己首先要放松。
尤其是跟那些比较害羞,很不习惯于同陌生人谈话的人交谈时,你的一言一语、神情姿态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交谈状态。你同他们谈话时要直率而坦然、思想放松、随便自然、消除顾虑,在心里想着:这不过是一次简单的交谈而已,何必过于紧张呢?这样不但自己不会感到拘谨,对方也会感到放松。
(2)多些肯定少些否定。
如果你是一个挑剔的人,那么你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得注意了,不要动不动就否定别人、批评别人。换作是你的话,你会受得了别人老挑毛病、指责、责备嘛?那样肯定就会引起你抵触情绪,这只能令气氛紧张。假若你及时地给对方必要的肯定,你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热情“礼遇”,对方一定乐意与你攀谈。
(3)分享愉快的见闻。
不妨将你最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什么愉快的经历拿出来说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交谈气氛“调节剂”了。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你稍加润色,再加上喜悦的神情和充满欢乐的口吻,马上就可以让这件小事听起来有趣形象,更加吸引人。
(4)从自己打开突破口。
当不知道该说什么来打开交谈僵局的时候,不妨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谈谈自己平时的爱好、谈谈自己的专业等,对方受你启发后原本堵塞的思绪也就打开了。而且他也会从你所谈及的信息中,不断找到新的话题。
(5)把握合适的交谈距离。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双方的距离也是很讲究的。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不同的交谈场合需要把握适合的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划分:
15~44厘米之间是亲密距离,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如好友之间的促膝谈心,及恋人、夫妻间的交往。
45~120厘米之间是个人距离,通常是朋友和熟人间相距的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120~210厘米是一般的社交距离,人们的工作交往和社交聚会上通常保持这个间距;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
210~370厘米,是与一些身份、地位较高人接触的距离,表现出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370~760厘米之间是公众距离,演讲、表演等活动所持有的距离。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在生活中存在着一种自视很高的人,他们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和热情,不容许别人忽略自己,有很强的表现欲。很多人误以为交谈高手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咄咄逼人,以为这表现了他们反应敏捷、处事果断。这是不对的,你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其实这些人多半是不受欢迎的。
咄咄逼人不但阻碍了交谈的顺利展开,而且招来了各种诽谤和打击。在交谈中有时陌生人犯错了,你也不可以毫不留情面地直接指责,或者据理力争。有时要给他(她)找个台阶下,对方会很感激你,而且私下会好好反省的。
重视与陌生人相处时个性上的和谐,不拘小节、随和、好相处,只要你不是太尖锐,就很容易和陌生人成为朋友。本该是双方融洽地聚在一起交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争执、好胜而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都脸红脖子粗的,双方的形象受损,以后的交谈也无法再进行下去。
不如努力成为一个“有锐气但很少锋芒毕露,有思想却从不咄咄逼人”的人。主动而不急于求成,积极而不咄咄逼人,这不仅是为人处事的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交谈智慧。要做到这一点,你得记住:要给人台阶下,体贴别人,善于施惠,给人情面,用情理服人;个性不需要压抑,但要用稳妥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锋芒毕露。
朋友中间的出类拔萃者,最容易犯这种毛病,而且有一些目无尊长的人,也是犯这种毛病的常客。注意防范下面的一些毛病,做个与人快乐地侃侃而谈的真君子。
(1)首先要说“不急,不慢,不争先,不恐后”。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人生智慧,也是处事哲学。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他们更透彻地懂得沉稳大气又不虚张声势的处世之道,不急亦不慢,自有节奏与分寸。
(2)原则性的问题。
你可以以理服人,但不能脸红脖子粗地跟人理论。要知道,当你摆出这个架势的时候,就算陌生人口里不说,但心里已经有个疙瘩了,他们已经把你归为“非善类”了。
(3)一般的不痛不痒的问题。
你应该为他人着想!站在他(她)的立场想一些问题,尽量考虑多一点,想着想着,说不定反驳的话就不用说了。
(4)最糟糕的是在事后死缠烂打地找人去反驳!
这样不仅使你表现得很没有君子风度,而且你的形象绝对大受损害。恐怕日后很少有人愿意与你交谈的,大家对你会避而远之。
与陌生人深入交谈的4大绝招
同陌生人交谈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处理得不好,又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不仅交谈的内容,还有交谈的技巧,假使没有掌握好,很容易使得你和他人的距离扩大,和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更谈不上深入的交谈了。要想跟陌生人交谈其实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你多花费点心思,一切就变得简单易行。请参照下面的四大绝招,招中有招,见招拆招,结合利用这些招数,在深入交谈中助你一臂之力。
扩大人际关系的关键取决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借助“闲谈”的一臂之力。而闲谈并不是谈“闲”,现实生活中很多会交朋友的人,他们能抓住闲谈的机会,让别人认同他,并乐于与他交友。许多事就是在不经意的闲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使你和他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些事情就轻而易举地办成了。
闲聊,有时候它也是一种沟通陌生人之间的桥梁,这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并不关心闲聊的内容、不在意闲聊的趋向。闲聊会让陌生人之间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自由,话题变得轻松起来,越聊越有的聊。闲聊不仅能聊出情趣,聊出理趣,还能聊出无穷无尽的乐趣;闲聊促使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抱着“说得不好也不要紧”的态度,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是有可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重要的是,通过闲谈,双方都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迅速融洽了双方的关系系,这样,一个陌生领域就不再陌生了。所以,闲扯并不需要才智,只要扯得愉快就行了。
但是,在闲谈过程中,容易出现这两种比较极端的错误,稍不留神,也许你就会越界:
1.不做交谈的独裁者
在我们周围常常有这样的事和人存在——交谈中的独裁者。他们最大的特性是:不给人说话的机会!发现对方有一些错误,就死死揪住不放,大谈自己的言论。虽说交流要健谈,但问题在于,如果你不给人说话的机会,怎么跟对方展开交流,又怎么能深入地交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