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关怀自己了!之前只是蠢蠢欲动,这一次,我想通过简书作为这一段旅程的开始。我是谁?我不是我!我用一个陌生的微信注册账号,是不想被人认识,也因为在这里展示的我,也许自己也不熟。
选择简书,其实是喜欢“发送”键,每一次点击都像是完成了一次作业。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督促自己在这里将闷在心底的话,通过书写引导自己吐出来。
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小时候母亲忙着赚钱,父亲忙着玩乐,爷爷奶奶忙着照顾妹妹,我好像一个局外人。我记得学前班毕业,数学100分,语文99分,唯一丢分的点,是“朋”友的“朋”字,我看着它却觉得它陌生。今年已经24岁了,但是常常会回忆起来当时站在文老师面前,双手在背后摩擦,紧张,低着头,头脑空白的画面。后来,文老师告诉我这是“朋友”!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吧。或者说,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好像在每一个阶段,我都会面临认识这个词的难题。小学的时候,只是感觉自己没有朋友,初中遭遇校园欺凌,高中再一次面临朋友背叛(这只是我的说法,因为据她本人说,她并没有把我当作朋友。)但是好在,我还有几个至今都在联系的朋友。大学、研究生交友,像是平静湖面下的震动。可能正是在父母缺位、朋辈交往受挫的环境中成长,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红着眼流着泪对镜子里面的自己说:“没有人爱你”!基于这种与朋辈交往的不信任,我就更清楚自己很难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我没有朋友,或者没有人爱我。至少现在来看,我至少有几位可以深交的朋友,我的父母对我爱得很明显。可以依然很难相信会有人爱我。所以,我在与人交往中:
首先会渴望关注。但是又特别反感那种哗众取宠的方式,也很不屑做作的方式。所以,我就是在人群中沉默,等着被发现。如果被忽视,就会很失落。因为被忽视常常有,所以失落也常常有。就像我的导师,他很喜欢我们组里的另外几个同学,他们要么很爱表扬自己,展示自己(虽然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很傻,都不想听下去)但是他成功的引起了导师的关注;要不然本身就很特别(例如名字,例如长相,总之吧,特色鲜明)因为导师组也没啥人关注我,所以我也常常逃组会。没有归属感。
其次,会不断地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爱我。情况很少如意。因为这种判断往往主观,并且会容易把自己化妆成一个弱者,无辜者。所以,这个人如果不是特别能够接纳我,我可能都会认为,他不爱我,或者不及我对她的爱。就像我喜欢的一个同学(同性),同导师组,就是天然想跟她亲近的喜欢。所以常常替她考虑很多,好东西好消息自然第一时间跟她分享,也经常在其他人面前表扬她,但是她老是扎心...唉,最近又扎心了不是。他很受欢迎,所以朋友也很多,我可能在他的朋友圈排到5环外了吧,她在我的朋友圈,属于一环啊,所以这种错位就是天然的会让人受伤啊。
另外,就是角色期待。结成好友就觉得会默契的形成我们互助互爱的小团体,有一种强占意识。因为我也是一个独生子女。在这种期待里,会自然的默认小伙伴应该做什么都要互相商量着一块儿。事实上,只有我这样幼稚的认为,也这样傻乎乎地干了,结果留下我傻乎乎一个人...
经过我在洗澡期间的反思,我认为,交朋友这种事情,第一,真的要佛性一点。不可有执念,执念就是在给自己埋雷。已经有了一两个交心好友,其他的随缘吧。就像小刀前天劝我一样,人生中真的有很多人都只是匆匆过客,不必太过认真。我们的生命可能只是在这一个阶段交汇,然后分散。能积累下好友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也坦然地转身吧。第二,要做自己人生舞台的中心,不要因为喜欢别人就放低自己,撅着屁股才挤到人家的五环外,一运动起来就会被强大的离心力甩开啊。
所以,Sa姐,Han,我可能不会那么爱你们了
写到这里,这两天的郁闷也好多了,关怀自己从打开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