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在所有人都抱怨时,把自己活成了例外

总怪路滑的人,永远走不出泥坑;会绕路的人,早踩上了石板路。


加班到深夜的他瘫在椅子上叹气:“唉,要不是领导瞎指挥,这项目早完事儿了。”

月底复盘会摔下文件夹的她叹气:"要不是产品经理瞎改需求,这季度KPI早达标了。"

考研成绩公布那天摔下笔的他嘟囔:"肯定是老师划重点不准,不然我专业课怎么会差两分。"

这些话听着耳熟——好像我们总爱把生活过成一场“甩锅大赛”:开会迟到怪堵车,考试没考好怪题目偏,就连手机没电也要怪充电器不好使;自己没有晋升是领导眼瞎~~~~

简单聊聊,到底发生了什么?

记得刚工作那年,我那时做银行DDN/SDH专线的销售工作,总把“客户太挑剔”挂在嘴边。做设计方案被打回三次。

我跟朋友吐槽:“这甲方简直鸡蛋里挑骨头。”直到有天老大哥告诉我,“你看你这个客户的需求你现在写出来了吗?其实,—客户提的意见,其实都是最基础的问题。” 那天晚上我对着电脑坐了很久。那一天我明白了,习惯怪外界的(他人)人,都在躲一件事,躲自己的内心,这是懒惰,更是内心的虚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外归因偏差”,说的是人们总爱把失败推给外界。我以前就有这样的毛病,缺乏反求诸己的内心。

我有个读者,他毕业三年换了五份工作,每次离职都说是“同事排挤”。可跟他深聊才发现,他从不主动问前辈问题,布置的任务也总拖到最后一刻。“我怕问多了显得自己笨。”他小声说。 借口多的人是这样呢:抱怨“现在钱难赚”,可让他学学直播带货,他说“我这嘴笨不会说”;让他去批发市场找找便宜货源,他又说“天太热懒得跑”。各种理由把自己控在认知视野中。再过几天,他还是原来抱怨的样子,没有改变的抱怨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是对自己的当下的甩锅。

甩锅一时爽,爽后全是慌,不甩锅的人,都在偷偷做什么?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林令人印象很深。有次她把客户数据弄错了,没找“系统卡顿”的借口,而是拿着修正后的表格敲开领导办公室:“领导,昨天是我核对不仔细,现在已经改好了。我还列了个checklist,以后每次都会按这个流程来。”现在她提前转正,薪水比同确确实实高了很多。

这样年我最大的感受和经历告诉我,少去说和想有的没的的事,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埋怨不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康庄大道。

因为,环境是块橡皮泥,捏不捏在你,它也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才会对你笑;你冲它骂街,它只会让你更难堪。

她在工厂流水线干了十年,总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直到有次她发现厂里没人懂电商,就用下班时间看视频课,跟着主播学话术。

现在她成了厂里的线上销售主力,上个月还拿了销售冠军。“以前觉得流水线把我框死了,其实是我自己没看见缝隙。”她边说边给我看手机里的学习笔记,密密麻麻记了好几百页。 先改自己,再改环境,把能控制的小事做好,心里就踏实多了,毕竟,抱怨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当我们习惯了怪东怪西,就像给自己戴了副“受害者”的面具,看似躲过了责任,其实是把人生的方向盘交给了别人。 就像种地的老农,抱怨“今年雨水少”的人,地里永远长不出庄稼;而懂得挖井灌溉的人,早把日子过成了丰收。下次想叹气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事,我能做什么?” 毕竟,真能把生活过明白的人,从不跟天气较劲。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在所有人都抱怨时,把自己活成了例外

(全文完)

(原创首发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