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五)统一天下与多元融合

在中国地区经历商、周整合,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轴心时代,同一时期内,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也在经历着从灿烂到衰败的过程。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起点、文化的核心,但没有扩而大之,发展成庞大而持久的文化圈,反而分分合合,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这个问题,我又想到了许倬云先生说到的一段话。在个人和天下之间的变化中,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些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些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些的是社会,更长的是文化,然后是人类文化,最长的是自然。所以,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衰败,我们可以从自然发展的观点看一下。

中国古代北方社会的发展以黄河流域为主体,南方社会的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主体。虽然中间隔着山岭和湖泊,但也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所以,南北方虽然自然生态不同,文化特色不同,但是两区之间却交流频繁和互相影响,所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久而久之,就融合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系统,这个文化系统的核心体越强大,越能吸纳四周的文化、深化自身。有点海纳百川的意思。

而反观两河流域的自然形势却大有不同。北有高山、南有沙漠、中间还隔着一个红海,所以两种文明虽然有些接触,但远远做不到像中国南北这样的密切交流,即使历史上的几次战争和短暂的统治,也只是马上取天下,不能有文化上潜移默化的融合和交流。

当然,文字系统的影响也是统一天下的核心要素,这个就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延续下来的文字系统,而在中东地区,埃及的图像文字完全没有继承两河文明,而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分支,始终无法融合,这也造成了两河文化的衰败和灭亡。

中东两个文明的思想方式也大有不同,生存还是毁灭、光明还是黑暗、农耕还是牧养,都表现出了难以调和的对比和对立,没有办法统一,于是就提出了二元信仰,存在即合理,并不对立与冲突。然而一旦其中一种政治处于统治地位,这样的观点就很难自圆其说了,所以西方世界的多次战争和屠杀,都可以从二元信仰的崩塌中找到解释。

而中国地区的多元文化,却走了融合和统一这样的路线,社会包容多元的文化,同时又有天下国家和儒家思想这一条主线,使得文化和社会一直在一个主线上发展传承,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底蕴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葛剑雄:中国著名人文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葛剑雄批评中国的一些历史学者,在研究自...
    海滨公园阅读 794评论 2 11
  • 古代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
    墨墨_ed87阅读 317评论 0 1
  •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著述中都清晰记载了夏朝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夏...
    林响溪阅读 2,319评论 0 2
  • 第一次知道《万古江河》,是因为这本书被清华校长邱勇推荐给了2019年的新生,为了向清华的学生看齐,我赶紧给刚刚高考...
    云清燕阅读 2,867评论 0 3
  • 一、尼罗河三角洲,5000年不变? 尼罗河平原,又称之为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因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
    华夏九千阅读 7,903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