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
“板凳座谈会”深刻反映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
紧盯联系群众的“民生需求”,培养善为能力,在与群众“拉家常中”酝酿基层工作的“巧”思。为民,需要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真心,要心中装着群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记在心上。“爱民者强”,强在交心,以心交往之,其心合一,其志必同。要不断以行动去感悟、践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心有人民“政”不偏,唯有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时刻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涵养“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会有所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把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行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切实以群众利益为目标,保持公仆本色,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紧盯联系群众的“利益需求”,强化能为效力,在与群众“话发展中”雕琢基层工作的“巧”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困难繁杂。党员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学会在困难中直面问,要做到不能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做到忙而不乱、遇事不慌,善用“巧技”养成提前谋划、提前行动的习惯。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要做到心中有方向,肩上有责任,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恪尽职守、严谨规范、高度负责,永葆对基层工作的尽心。
紧盯联系群众的“困难诉求”,激发敢为动力,在为群众“解难题中”谋划基层难题的“巧”法。调查研究是了解基层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基层干部要发挥基层组织联系群众优势,沉下心、低下身,跑出一双“勤腿”,练就一张“巧嘴”,要经常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所想,要结合自身岗位寻找问题,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了解群众所惑,要经常走村入户,与群众接触交谈,争取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了解群众所需,当群众有误解或不理解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化解矛盾。对基层干部而言,时间紧、难度高、责任大是工作的常态,更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激扬“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永葆对群众工作的用心。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委组织部 白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