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注意力水平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我的注意力习惯不好,我总是在多线程完成任务,同时我的多线程之间划分不明确,也就是说是我对事物都很少有明确的概念,规定。它们都是模糊的,没有边界的
说到底,本质上是我缺乏抽象思维,我是很少把货币的本身价值,还有它的代表意义分开的人。
我习惯性的处在一种就是半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使用注意力一般有两种情况,第 1 种是完全集中,比如说洗脸刷牙,做这些琐事时他们也会觉得无聊,不过会尽快做完,而我是一边乱想一些其他东西,一边做这些事儿。
我让注意力处于分散的状态,长期处于无目的状态。
而他们把多余的注意力,投入在加快做这件事情的速度上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节奏和时间的把握方法不正确,比如说老师说几句话或者写几个字儿,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至少要三秒钟,这三秒钟我就会觉得无聊,就会去思考其他事情,然后就走神了。
其他同学不是说不会思考其他事情,而是说他们会思考在5秒钟之内能思考完的事情,或者很轻松的,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时候他们能很快回过神。
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从一年级开始我洗漱就40分钟。原因是我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缝隙的时间往往是完成该项任务的两倍,就是说我做完一件事儿,不会想接下来我该去做什么,而是随心所欲的思想漫游。
相反,其他同学的大脑中似乎都有一个随时监控他们的角色存在,监控他们做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比如说现在我在停车,停完车下一步是走向门口。走校门口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项任务,但是对于我来说,在我大脑被判定它不是一一个任务,所以我停完车可能都会原地站5秒钟,然后下意识的向食堂门口走去。
上课的专注力,其实是是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一直跟得上的同学的头脑中,老师说一句话,就提出三个问题,进行三样加工。我这种完全是不思考,纯属是无意识不走神才怪?
另外对于归纳经验,要懂得找到不同的事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不要只看不同。从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中吸取经验,而不能只从一种案例吸取。这和信息渠道一样,你要从每个渠道都获取信息,进行互补,这大题便是互补思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