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手记!
不存在没有用的知识,只有不会用的人。我一直信奉一个道理“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只是它的价值没有得到挖掘而已。
许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学的知识没有用,仿佛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时光。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所有人都放弃学校的教育,那么社会可能只能单纯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但是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可能大部分人会习惯于体力劳动,但人总有“惰性”,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工作。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如何“偷懒”,有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的办法,经过不断地思考,一些节约体力的工具就会逐步被发明出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改进,工具也会被不断完善。这中间积累的经验值得许多人学习,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是就会开始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传播效率,慢慢地就会出现相关培训讲座,但是讲座有其局限性,传播速度依然不快,人们便会尝试新方法,比如出书,通过他人口口相传。经过不断总结完善,最终会要变成许多有用的信息即知识进行传播。
与此同时,传授知识的人需要生存,需要有经济来源,而自己除了传播知识,其他方面不是很懂,那么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这项技能来获取财富,于是就演变成收费培训。但培训机构毕竟能力有限,因而为更好地提高传播效率,相关领导人就会开始介入,设立大型培训机构,学校就会应运而生。因此,知识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学习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之所以觉得无用,只是你不清楚如何用而已。
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一度觉得没有用,因为工作中都很难用到。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许多曾经觉得无用的知识,开始绽放光彩。明白了经济学的周期性理论,就可以推广到生活和工作中,当遇到不顺心之事时,就可以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自己只是刚好处在周期曲线的下降阶段,等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引来“上升期”,那么一切就会变得更好。而如果你不了解周期的概念,一旦遇到人生低谷,可能就会开始抱怨自己时运不济,自暴自弃,最终彻底一蹶不振。
同样地,许多人都觉得数学好像除了上街买菜,吃饭算钱之外别无用处。这就是对数学的狭隘认知,数学并不是单纯的加减乘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即概率。如果你明白概率中的独立事件,就不会在一次赌输之后,安慰自己下次一定可以赢回来,于是开始疯狂下注。因为前后两次的赌博结果都是独立事件,彼此并不互相影响。那么在赌博中就会更加理性地做出选择,而不会孤注一掷,最终输个精光。
同样地,哪怕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事物,只要它正常存在,那么就会有其意义所在。
最近因为宿舍人员流动比较大,走了好几个人,相对地有老员工离开,自己就会有新鲜血液注入,人多嘴杂,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负面信息。每天晚上下班后,他们就会在客厅闲聊,比较多的情况是当其中一个人抱怨自己被上级“教育”时,另一个人就开始产生共鸣,你一句我一句就开始不断地传递负面信息,从开始的“闲聊会”变成各种负能量的“抱怨会”。通常的认知是负能量都是消极的、负面的,我们应该坚决杜绝。
但是我觉得偶尔有点负能量其实比较正常,特别是新人刚出社会的人来说,因而一开始的期望比较高,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有点抱怨其实挺正常,相比于一直憋在心里,其实偶尔的释放更加合理。每个人的心里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好比一个气球,如果不停地往里面充气,很快就会爆掉。人也是如此,一直憋在心理,看起来跟个没事人一样,但是一旦那天彻底承受不住爆发,那么很可能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
而另一种方式,看起来是在聚众传播负能量,看起来很不正常,但是每次“会后”,每个人的心情不说立刻好转,但是比之前更加轻松愉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同时彼此交流,他们不会轻易自我怀疑,并不是只有自己遇到问题,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同时也会觉得他人也是一样,说明自己并不孤独。不管你承不承认,我觉得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是很难生存和发展。基本不存在有人可以彻底脱离其他群体而独立存在。况且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实时交流条件,想不和人交流都难。
另一方面,负能量得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无能为力或者不愿意去做,其实就是自己在为自己找借口。假如我们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许多人都会抱怨被上级责备,觉得上级不近人情。但是反过来思考,如果自己做得足够好,满足或者超越上级预期,那么不但不会被批评反而会得到奖励。从而转变观念,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正,不断地完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一直很相信一句话,没有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似是把学生学不好的责任推给老师,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偶尔这些价值没有得到提现而已。万事万物亦如此!
题图摄影:kellepics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请把「小苏手记」推荐给你的朋友
请你相信我:
你并不孤独!
【日有所思】
如果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价值,不妨问问你的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