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毕业来到青岛工作后,本着健身塑形的出发点,我选择了一家有泳池的健身房,在信联天地商圈预售在建的一家门店,失重健身。
当时的预售活动在信联天地举行,现场很是热闹,销售在顾客之间游走,介绍推销着健身房的会员权益。带着去相关集团下的四季酒店看了临时可去的泳池,由于在建,健身房的泳池还未完善,不能投入使用。总之,一套操作下来,我购买了一张年卡,销售说给附赠体验月卡等礼品。但是,当场并未给协议附件外的任何东西。销售许诺说健身房在十月初开始营业,然而那只是临时销售的话术。事实上,健身房迟迟不开业,在预售的时候所说的仍在装修做吊顶,现在想来也许当时只是租下了场地。
回拨电话,联系销售,却得到回应说,销售已经拿钱离职。气愤之余,好歹联系到了健身房客服,加了微信,情绪才稍稍缓和下来。然后又是长时间的推诿,期间倒也去过四季酒店的泳池,遂没有再多虑。转年来,三月份该健身房终于在朋友圈宣布试营业,去过几次,体验也还好。只是前几日又看到加了微信的健身房客服离职了,仓促之间,又失去了对健身房的信任感。在毫无转接的情况下,健身房的员工里,暂时能联系的只有一名教练了。
教练说,健身房仍可正常营业,只是要重新装修,转变风格。昨天去健身,却发现上午十点左右的健身房无人运营,电闸柜处于打开无锁状态,还有闲杂人员在健身房内拍视频,自行给健身房内的灯具上了电。经历了这么多曲折,心态已然平和,不怒反笑,真真长了见识。想来当初自己太天真,考虑事情并不周全,没想到如今巴克健身,其姊妹门店停业,客服失联的情况。回看协议,上面并未列出健身房违约无限延迟开业的补偿措施,只说最终解释权归健身房所有。
网上有许多健身房套钱跑路的消息,其实冷静分析一下,健身房在初期销售健身卡后,长期运营中,除了私教课程的销售和会员卡推广,属于无进账状态。倘若初期销售获取合法集资,再用这部分资金购买设备、租赁场地、支付电力和人力账单,完全可以进入一种无投入的经营闭环。这样又有两种状态,预售资金量够大,可以利用剩余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其复利产生能覆盖电力和人力成本,属于理想状态;预售资金量不够,需要经营方投入自己的资金,维持经营,属于风险状态。
总之,目前抱着看看再说的心态,当领了个教训。对于同类的游泳馆、健身房、工作室,倘若再有想去的情况,不如从网上购买单次体验,或者短期体验卡,这样己方需要承担的损失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此外,户外健身才是真的yyds,户外健身加居家健身,足以满足塑造完美体型的需求啦!
预售需谨慎,消费不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