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自媒体不赚钱,但100%的培训课却赚疯了:揭露暴利背后的真相!

文 | silence阡陌(全文共计8千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付了4580元,学的是网上免费的录播课,用的软件全是破解版,所谓的‘导师’收完钱就消失了。”

这是知乎上一篇揭露自媒体培训骗局的帖子下,一位网友的真实经历。

这条帖子引发了上千条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人跳出来诉说同样的遭遇——

他们怀揣“副业赚钱”的梦想而来,最后却成了别人“杀猪”盘中最稳的“主营业务收入”。

01自媒体培训骗局

故事的开始总是极其相似:

偶然刷到一个抖音直播间,一位“老师”侃侃而谈,晒出后台“月入十几万”的收益截图,声音充满诱惑:“小白也能轻松日入四位数!我们有独家软件,全程陪跑,帮你起号、涨粉、变现拿结果,一条龙服务!”

巨大的收益诱惑、“手把手教学”的承诺,构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于是,4580元学费迅速支付,电子合同签订。

然而,梦醒之后,只剩下一堆粗制滥造的录像、无人回复的群聊,和再也联系不上的“导师”。

而我本人的朋友圈,早已成为这类“造富神话”的重灾区。可能因为我曾做过新媒体,我的朋友圈总能精准接收到这些广告,宛如一场大型幻术表演:

《19.9元,教你打造个人IP,副业轻松每月多赚5万+》

《99元,打造高端朋友圈,打通商业闭环,实现“躺赚”》

《39.9元,拿下价值百万的小红书运营秘籍,轻松起号》

《199元锻炼思维,拉开和普通人的认知差距,实现财富自由》

《199元教你ai创业,抓住今年最后一波风口》

如果你初入社会,渴望改变,很难不心动——仿佛阶层跃迁和财富自由,就差这9块9的门票。

年近中年,我多了几分警惕,抱着新闻调查记者的心态去一一核实。

点开某位title为“百万知识付费导师”的公众号,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文章阅读量寥寥无几;数据最高的一篇,也是靠吹嘘高收入做的噱头。

这个公众号里更新了6百多篇文章,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风格和套路,没有对商业本质的探讨,更没有成功案例的详细拆解,有的只是这些赚人眼球的标题


以及这种华而不实的包装性文字

可以说,内容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充斥着虚伪和拜jin,这怎么敢自称是“百万知识付费导师”的呀?还是成功学那一套吧?

title为“不上班只工作,在家做自媒体,月入3万+”,视频号点赞数寥寥无几,实际影响力却堪比一个刚注册的账号。

一个自己都做不起来账号的人,竟然在教别人如何起号变现?如何去做自媒体?

title是AI创业教父,教ai创业、直言1个月内拿下结果,实际上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跟智能AI完全不沾边,都看不懂一串代码的底层逻辑。

title是文案女王的,群发给我的微信文案也就那样吧,我看不出有什么异于常人的。一个自己文案都写得平平无奇的人,竟然在教别人如何打造个人IP,写朋友圈文案?

高客单价的达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下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它依赖于精准的渠道宣发、过硬的产品价值、深厚的信任背书、精准的需求满足以及可靠的售后保障等一系列环节的稳妥交付。朋友圈文案,仅仅是整个宣发策略中的一个触达路径,而非决定性因素。


title是10万+爆文收割机,实际上公众号文章阅读量不过百,这也能教别人写公众号文章?他们是怎么好意思的呀?

反观,我加过一些做文案的同行;此外,还有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

他们为人真诚,有着自己的做事体系和职业操守,匠心打磨内容,诚意和质量俱佳。可在个人介绍上,却谦卑又低调。例如,我很喜欢的一个叫做「伊莎贝拉」的公众号作者。

接着上边的话,我不死心,又翻开了小红书。首页充斥着“1个月起号秘籍”的笔记,评论区满是“求带”的留言。添加之后,套路完全一致:

9.9元体验课 → 99元洗脑课 → 3980元线下课 → 8.8万私董会 → 15.5万关门弟子。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残酷的真相:当无数人还在自媒体红海里挣扎求生时,另一批人早已发现了真正的“蓝海”——那就是收割前者。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三个问题:

为什么“做自媒体”不赚钱,但“教做自媒体”却能暴富?

这些骗局如何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出完美话术链条的?

如果真心想学,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02

做自媒体血亏,教人做自媒体血赚!

背后真相扎心了…

我们都心知肚明:自媒体这行,入行门槛看似很低,但想做出名堂,绝非易事。

一句话总结:这一行,显性门槛低,隐形门槛却极高——网文行业也是如此。

表面上看,谁都能做自媒体,注册一个账号,拿起一部手机,就可以发声了。

但是想要持续获得关注、积累忠实粉丝,靠的是持续的创作耐力、高质量内容输出、不断的内容创新,以及博主自身独特的人格化魅力。

做出一两个小爆款很容易,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若想获得粉丝长久的支持和喜爱,是一件极其耗费心神的事。

更何况,这个行业变化飞快,也极其残酷。粉丝是善忘的,一旦你停滞不前,他们很容易就会转向别人。

你所看到的那些输出稳定、内容优质的博主,大部分背后依靠的是整个团队的托举。

说到底,做自媒体的成功率极低。它要求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创意,同时还要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平台规调整、算法推荐机制变化、用户审美疲劳、内容同质化竞争等等。

那些看起来举重若轻的大V,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往往藏着强烈的流量焦虑。这种焦虑,丝毫不亚于普通博主向上挣扎的痛苦。

总而言之,做自媒体本质上是一场高风险、高投入、低成功率的创业。绝大多数人,很难真正靠它赚到可观的收入。

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火热的社交媒体「抖音」,它的日活量以及各个粉丝量级的博主占比情况,就知道从一名普通用户成为成功创作者的几率有多低。

现在抖音日活大概8亿,它各个粉丝量级的博主占比情况是这样的:

这个金字塔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陡峭”。

拥有1万粉丝以上,你已经超过了99.3% 的日活用户。而达到10万粉丝的腰部标准,则已经进入了前0.07% 的精英行列。

所谓“百万大V”,更是万里挑一(准确是十万人里挑四个)的存在。

如果你想以抖音自媒体作为全职,并获得稳定可观收入,那么门槛至少在10万粉丝以上(甚至更高)。

但是,粉丝量只是基础,变现能力还取决于粉丝粘性、账号垂直领域、电商能力、内容付费转化率等多个因素,甚至很多百万粉博主也会为变现发愁。

我们之所以感觉“好像到处都是网红”,是因为平台推荐机制永远只把最成功的1% 推送到我们面前。

而那剩下的99%的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根本看不到。这就造成了“成功很容易”的假象,刷视频时,你甚至可能想过,“就这?我也能拍。”

真实情况是,从0到1万粉丝,淘汰了绝大多数人。从1万到10万粉丝,又淘汰了其中90%以上。每一个层级都是一道巨大的漏斗。

竞争的核心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发视频”,而是专业的选题策划、拍摄剪辑、人设打造、数据分析、商业化运营等系统性工程。

抖音生态里, “用手机随便拍一下就能火”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这里已成为专业化、精细化运营的红海战场。

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如果您在某一个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有独特的颜值、口才、表演或编剧天赋,也能投入足够的时间、资金持续投入运营,那么不妨一试。

对于大部分想靠抖音谋得一份出路的普通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审慎的事情。

我们接着看「小红书」,它各个粉丝量级的博主真实收入情况到底如何?

众所周知,小红书博主的收入,一个靠广告合作,俗称软广;另一个靠带货佣金,也就是电商变现。

粉丝量级平台定位单篇笔记报价月收入收入来源

1000~5000素人/初级达人0~3000~2k俗称“白菜号”,通常以置换(产品置换)为主,少量现金单。报价极低甚至无报价。月收入不稳定,无法作为正经收入。

1万~ 5万腰部入门300~20002k~10k开始有稳定现金广告,但竞争极其激烈。报价受数据、领域影响大。月入过万是这一层级佼佼者的水平,且非常不稳定,很多人月收入仅在2-5k徘徊。

5万~20万成熟腰部2000~800010k~50k品牌合作的主要力量,收入趋于稳定。是真正能称之为“副业变主业”的门槛。但数据压力巨大,需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月收入稳定在3万以上已算非常优秀。

20万~50万头部达人8000~20k50k~200k+已进入专业创作者行列,通常有团队或签约MCN。报价高昂,合作品牌较大牌。月入10万是可能的,代表了前1%的顶流。

50万~100万+顶级头部20k+200k+明星、超头博主、领域顶流。收入天花板极高,但数量凤毛麟角。他们的成功几乎不可复制,包含了天赋、运气、团队、资本和时代红利的多重因素。

小红书博主在蒲公英后台的设置报价,1万粉丝报价1000元,这个标准通常是留给品牌方砍价的空间,实际成交价可能打7折、5折,甚至更低。

尤其是对于中小博主,为了接下单子,降价是常态,平台会抽成 10% 左右的技术服务费。

行业有一个粗糙的参考公式:报价 ≈ 粉丝数 × (0.03~0.1)。也就是说,一个10万粉的小红书博主,理论报价在3000-10000元。

但绝大多数人在0.03~0.05这个区间,甚至更低。只有数据极好、领域极热门的博主才可能接近0.1,例如美妆领域。

品牌方非常精明,会要求 “保数据”,比如约定点赞收藏需达到多少。

如果数据不达标,尾款可能收不到,或者下次合作直接告吹。这意味着博主的收入与每篇笔记的爆款概率强绑定,收入波动性极大。

而带货佣金极低,通常在5%~20%之间,而且社交电商还有极高的退货率。

您能看到的,或者说被拿来宣传的“成功案例”,都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极少数。绝大多数博主(90%以上),都在底部挣扎,收入微薄或不稳定。

而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导师”,正是因为自己在自媒体领域难以成功,转而教授他人,以收取学费为生。

他们通过精心包装的成功案例、煽动性的话术,直接命中用户想要快速改变现状的痛点。而这种“希望”和“捷径”的价值感知,往往比实际教什么内容更重要。

这种自媒体课程内容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无限次地销售和分发,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然后通过投dou+,快速触达海量目标客户(想在自媒体领域掘一桶金,或者想做副业变现),实现精准营销,成交率极高,因而收入达指数级增长。

市面上的自媒体培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

1、自媒体账号运营,也包括剪辑、直播等技法。

2、商业变现课,空中楼阁,无法实践。

3、IP孵化课,说白了就是写朋友圈文案,打造个人形象,在朋友圈卖货。

4、引流课,教一些投流的技法。

5、电商课,社交电商或者跨境电商,实操性弱。

卖课这种模式,从商业本质上来看,是一种预付费的生意。比起苦哈哈的做内容、等流量,盼变现,它显然更稳定、更可控、更容易规模化复制。

它的盈利逻辑,不依赖内容爆款,而是精准地抓住了人们的信息差,和对“成功捷径”的渴求,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恐惧,因此成为了一门更“赚钱”的生意。

不可否认,知识付费在早些年确有它的价值,像是英语提升、中医入门、少儿编程、设计等技能培训类课程,内容扎实、结构清晰,学员真能学得到东西。

但如今,所谓的自媒体类知识付费早已变了味。干货越来越少,套路越来越深。它不再传授真实价值,转而精编织一场“成功幻想”:渲染爆款神话、夸大收益截图、承诺流量扶持……

一切不过是包装出来的梦,供人短暂沉醉,而梦醒之后,徒留一把被割的韭菜。

03自媒体培训市场为何如此火爆?

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自媒体培训?说到底,有需求,才有市场。

早期,自媒体处于蓝海阶段,确实有一批人抓住了机遇,积累起粉丝,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更多具备专业运营和创作能力的人跟进,也成功出圈了。

旁观者眼见他人成功,难免心动,纷纷入场,希望分得一杯羹。

而如今,各大平台早已进入红海阶段,竞争异常激烈。一个普通人想从零起步,独立做号,难度极大。

于是越来越多人转向“找老师,跟课程”,试图寻找一套“真实可行”的方法——市场的需求,正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就业不稳,越来越多人缺乏安全感。自媒体被不少人视为“自救之路”,指望靠一部手机,一点认知,杀出重围。

再加上网络上不断传播的“造富神话”,精准捕获了很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人,让他们毫不犹豫投身其中。

与此同时,培训机构不断强化“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营造出一种“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的错觉,再以“全程陪跑”的承诺增加信任感,——就这样,许多人一步步走入早已设好的局。

说句实在话:愿意报这类课、坚信有捷径的消费者,多少存在“不劳而获”,或”少劳而获”的心思,有些人对自己几斤几两并不清楚,却整天幻想一夜暴富。

他们相信,报一门课,听几句洗脑的话术,就可以增长见闻,收获智慧;

听几节写作课,就可以拥有独一无二的观点和角度,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文章;学几个短视频剪辑技法,就可以做出百万点赞的爆款,吃自媒体这碗饭。

这无异于白日做梦。有时候啊,感觉不是培训机构在骗人,而是他们自己在骗自己。

我们不妨冷静想一想:如果这些“导师”真的已经靠自媒体财富自由,他们为什么不继续默默赚钱,反而非要教给你、让你来和他们“抢饭碗”?

说到底,卖课生意之所以成立,正是利用了当代人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它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产品,而是一场情绪买卖,一门比老实做号更“赚钱”的生意。

他们想方设法掏空你的钱包,然后让自己成功。

04

如何识别自媒体培训骗局?

一旦你听到诸如“听懂我这一句话就值回100万”,“错过xx,就错过了AI创业的最后风口”“再不入局,就要被时代远远抛下”之类的话术——就要警惕了。

这类PUA式卖课,不只是制造焦虑、放大焦虑,更会令你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仿佛不买课,就是你的认知跟不上。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放大这种焦虑的。

第一步,制造问题,首先指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令人不安的“事实”。例如: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他们靠自媒体年入百万。”

“打工永远没有出路,未来十年最赚钱的就是个人品牌。”

“你再不做短视频就晚了,流量红利马上就要过去了。”

“不做自媒体,等于放弃权力”。

第二步,用极具冲击力的案例和数据来放大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展示大量“学员”成功案例(真实性存疑):“3天涨粉10万”、“单条视频变现5万”、“宝妈兼职月入3万”。

描绘一个可怕的图景:不做自媒体,你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业、贫穷、被社会淘汰。

第三步,提供解决方案(即产品):在你感到恐慌、焦虑、觉得自己即将被时代抛弃时,他们适时地推出“唯一”的解决方案。

“别担心,只要报名我的《影响力思维课》,我会把秘籍全部教给你。”

“原价9999的课程,今天前100名只需999!”

这个解决方案承诺了一条捷径,让你能够快速摆脱焦虑,追上甚至超越那些“成功者”。

表面上,他们贩卖的是知识、技巧、方法论(如何起号、如何写标题、如何剪辑、如何带货等)。

但实际上,他们真正贩卖的是:

一种“快速成功”的希望和幻想:他们利用了人们渴望速成、走捷径、一夜暴富的心理。真正踏实做内容需要长期积累,而他们承诺可以绕过这个过程。

一种“缓解焦虑”的安慰剂:购买了课程,仿佛就抓住了救命稻草,行动上的焦虑暂时得到了缓解(尽管问题可能并未真正解决)。这是一种心理消费。

一个进入“成功圈子”的门票:暗示你付费后就能进入一个内部群”,获得所谓的人脉和资源。实际上,群里的人也是这样的想法。

行业变化飞快,算法规则、流量玩法对于新手来说是黑箱。培训方自诩为“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专家,制造了信息差。消费者就这样入局了。

新华网,曾发过《“副业培训”套路深 如何破除“障眼法”?》—— 揭露了“短视频剪辑”、“配音”等副业培训的常见骗局,如诱导贷款、虚假宣传等。

央视财经,曾多次曝光“自媒体致富培训班”骗局,记者调查发现,所谓“老师”的炫富视频均为摆拍,承诺的“流量扶持”、“账号陪跑”根本无法实现。

中国消费者报:《“零基础速成”陷阱重重 当心职业技能培训套路》—— 详细剖析了这类课程的宣传套路、合同陷阱和退款难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曾接到大量受害消费者投诉:搜索“短视频课”、“剪辑课”、“自媒体培训”等关键词,会出现成千上万条诉状。

投诉内容高度一致:虚假宣传、诱导分期贷款、课程质量低下、无法兑现承诺、拒绝退款等等。

而在豆瓣上,也有大量用户分享自己“被割韭菜”的经历帖,那是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的经历,最真切的心声。真的是凄凄惨惨戚戚。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自媒体培训都是骗局。咱们不能一竿子打死。

对于那些过度依赖焦虑营销、内容水分大、效果夸大其词的培训课程,作为消费者,应该谨慎又谨慎。

而真正有价值的培训,应该是这样的:

1.教授扎实的基础技能(如写作、剪辑、运营基础)。

2.分享真实、可验证的行业认知和逻辑,传的是“道”,而不仅仅是“干货”。

3.注重培养学员的长期思维和内容能力,而不是鼓吹“速成”和“暴利”。真正高质量的内容,一定长期积累的结果。

4.有完备的售后服务,承诺实在,落地到位。

就我本人而言,前后也买过不少的课程,早期,互联网营销课,蒋勋讲美学,感觉还不错,内容扎实,服务诚恳。

近年,因为感兴趣,并不是为了“成功”,我花了近3千元报了一个“小说创作课”,里边有讲到长篇网文和短篇网文的写作技巧,都是一些皮毛知识,听后索然无味。

尤其是其中的短篇小说部分的内容,真的不如我在微信读书里看的那本《短篇付费写作》,书里写的更具体,方法论更扎实,而且全免费。

此外,还花过399元买了一个家庭育儿课,里边讲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就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的内容;课程还讲了很多心理学理论以及实践场景,皆能找到对标的书本。

随后,群里按照套路,开始售卖3980元的深度体验课,我就直接退群了,没有被割。

05真正的知识,并不昂贵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并不需要高昂的代价。你想想看,一本书才多少钱?

只要我们愿意沉下心来,主动搜集信息,持续实践和反思,其实处处都能学到东西。现在的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什么资料是找不到的。

比方说,你想做跨境,与其花钱报课,不如直接去相关公司实干几个月。边做边学,收获远比听课来的扎实。

如果想提升文化,就静下心来读经典。不要书没有翻看几本,却指望听几句正确的废话突飞猛进——天下没有这么轻松的事。

所有的自我提升,背后都是大量阅读、独立思考和反复领悟。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直达的捷径。

最后,给大家推荐4个免费学习的网站,上边有国内顶尖大学的公开课,还有大量职业技能课程。

无论是短视频剪辑、设计,心理学、家庭教育,甚至是人文社课等等……只要你想学,几乎都能找到相应资源。

1.终身教育平台(https://le.ouchn.cn/home)

这个是国家官方组织的,里边几乎都是免费的,但像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学科需付费,费用合理,老师为985院校的教授。

2.职业教育智慧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NationalHome)

也是官方组织的,对职业培训很友好

3.国图公开课(http://open.nlc.cn/onlineedu/client/index.htm)

人文社科类的,中华经典提升

4.中国大学慕课(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这个类似于之前的网易公开课,里边有国内顶尖大学教授的线上课程,看准时间去跟学就行了,全免费。

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成,在自己的行业里发光发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