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灵性实体化”是通过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而实现的,关于儿童的这种创造性努力的剧目还有待书写。
其他生物不会为了得到什么尚不存在的东西而吃苦受累,也不会体验到必须向惰性身体机能发出指令,使它们活跃起来并有条不紊地运转的微妙。儿童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感官与其所处环境建立联系,并通过肌体动作主动接触环境,力求不断尝试自我实现。
在儿童个体、精神胚胎和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换的关系,个体通过环境的影响被塑造并完善,儿童被迫向自己所处的环境妥协,他所必须付出的努力终将整合成为他的个性。
这一缓慢而渐进的活动就是调动内心的力量不断征服各种工具,这种力量必须时刻警惕地守护自己的主导权,这样它从事的活动就不会因惰性半途而废或是变得呆板机械了。心灵必须不断发出指令,这样那些不在固有本能控制下的行动就不会陷入混乱。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种内心的努力就需要积聚能量,为无休止的灵性实体化工作作出贡献。
胚胎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长成婴儿,婴儿也是以这样的方式长大成人,所以人类的个性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形成的。
事实上,母亲和父亲为孩子的生命提供了什么呢?父亲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了另一个单细胞之外,还提供了一个供受精卵生活的环境,这样它就可以最终长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婴儿。父母创造了孩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相反我们应该说:“儿童是人类之父。”
我们应该把儿童这种内心深处的努力看作神圣的事情,应该欢迎他们表现出这种努力,因为正是这段创造性时期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个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为什么要为此准备一个适宜环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