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贝最近在找一些学习课程,顺藤摸瓜找到了优酷视频罗友霸王课专题。
第二课的主题便是《半小时颠覆你的学习观》
看到标题我就产生了疑问,能有多颠覆?
看完后,我觉得,这可能算不上颠覆,但总归是一个新鲜的角度。
从用入手,确定目标
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看哪些书?
讲师成甲以自己买车为例,风趣幽默地讲述了这样的过程。
想要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买到想要的车,怎么办?
他想起来自己以前看过一本砍价宝典--《谈判的艺术》,get到了以下四个方法
1. 狮子大开口
一开口便从17万砍到10万
2. 红白脸角色
请朋友唱红脸,在一口价砍到10万的时候,从中调和
3. 虚拟决策人
制造假象,表明老婆才是决策人
4. 伤口上撒盐
价格达到预期,马上要签合同成交之前,再要求送赠品
最后结果呢?
花30块买本书,赚到了3万元差价
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学以致用,你要如何用?目标是什么?
考证,考证为了什么?
想要涨工资,想要能升职,想要不被年轻人挤下去
怀着这样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你的效率和成长速度会大大提升
审视自己,不断反思
成甲为了买车而看书,学了谈判方法,也运用成功了,可是之后买房却效果欠佳。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新学的能力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刻意去思考,完全忘记了
能力从一个场景迁移到另一个场景的速度较慢。
原因是人们都有固有的心智模式,正是“你以为的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这些跟你过往的经历有关,我们曾经这样做过,在下一次面对类似情景,我们不假思索地就选择了曾经使用过的处理方式来应对,这在心理学上也是相通的。
在知识运用没有成为习惯的情况下,陷入了“跳跃性假设”的怪圈,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固有心智模式就是如此,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做。
即使这时候有人提出来,告诉你你的心智模式是有问题的,你也无法接受,因为你习惯了。
然而这样的方式真的是对的吗?
那如何打破“跳跃性假设”呢?
我们需要不停地反思自己,比如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上一次做到了,这一次呢?
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也跟我前段时间学到并运用的复盘不谋而合。
确定目标,从用的角度去出发,为了用而学习,不断反思,审视自己,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花100个小时掌握一个知识的应用,还是花100个小时却学100个用不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