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报名参加单位竞聘,请我修改演讲稿。内容并无问题,从自我评价说起,到对此岗位的重视和未来规划,继而表达对领导和同事感谢,虽无新意,亦无纰漏,兼顾各方,情真意切。
问题在于,自始至终,反复表达一种观点: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亦当坦然。这种情绪就是:当选更好,落选也无所谓。
也许有人不解,不正该如此么?这不就是“好心态”么?有何不妥?
确实,年轻时,我也曾这般矫情,无论演讲、朗诵、主持比赛,都给自己做好铺垫,自我暗示,没事,这比赛没那么重要,就当是玩儿。以此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情。不过,基本属于自欺欺人,无论候场时多么放松,登台刹那,大脑空白,心跳加速,等到面对评委和观众,基本上接近窒息……
还好,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多久,否则,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了。
那么,自我暗示不那么在意结果究竟对不对呢?
当然对,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本就是对敌之道,问题在于,这种情绪,是否有必要彰显。
其实,愈是说不重视,愈说明心里在意。比如活动策划中曾遇到这种客户,见面第一句:钱不是问题,关键要效果好。如此表述,恰恰说明最在意钱,事后往往锱铢必较。欲盖弥彰,此地无银。
常言说得好,嫌货才是买货人。
所以,我想说的是,真正的自信是坦然于心,不必流露。要么不选择,要么不退缩。既然登台,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至于结果,何必反复强调自己不在意?行不行由评委说了算,只需尽情展现,不必为失败做铺垫。
如果我是评委,若感觉你情绪中总是表露“无所谓”,那么,无论多么优秀,都会心存疑窦,自己都不自信,究竟能否胜任?
真正的坦然,并非事前反复强调,而是事后一笑而过。
生活中所有悲悲戚戚的情绪,都源于童年的任性,只为寻求精神安慰,要么自我熨贴,要么他人安抚。
情归情,理归理,感性与理性,既泾渭分明,又相辅相成,演讲时,清晰思路与流畅表达是前提,创意方案与专业规划是核心,饱满情绪与积极态度是动力,三者结合,势如破竹。
给评委一个毫不犹豫的理由,而非半信半疑的借口。
你的人生你做主,你的舞台,只需精彩,别留后路。
做人需留余地,做事全力以赴。
编辑: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