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好不容易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可是盯着书页半天,眼睛和脑子一直在前几行打转,知识它根本不进脑子;
有时候一本书读完了,记住的内容少得可怜,和别人谈起这本书,只模糊有点印象,辛辛苦苦读完一本书像没读过一样;
更别说把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化和输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出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不会做读书笔记。
在《海绵阅读法:如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一书中,作者提供了一套万能读书笔记模板,帮助我们做好读书笔记,更好吸收一本书的内容。
这套模板包括9个要素,分别是阅读动机、核心概念、金句、故事案例、联想发散、疑问、洞见时刻、情绪感受和行动灵感。
1、阅读动机
这一步,需要我们在正式阅读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比如我现在在读的这本书,我的动机之一,是想通过阅读本书,学习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从而输出内容。
②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市面上那么多关于阅读方法的书,我之所以选择这一本,是因为这本书介绍了一种详细而且操作性强的读书笔记法。
③这本书能给我们什么?通过阅读引言和目录,我知道这本书能教我写读书笔记,还能教我边阅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写阅读动机,我们在阅读时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就会对比以往的知识进行思考。
以上三点只是写阅读动机的一个示范,具体应该怎样写自己的阅读动机呢?
阅读动机包括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精神鼓舞、满足认知需求三类,在开始阅读前可以参考以上三个问题写下自己的动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整,在阅读开始之后也可以增加。
2、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针对论述类书籍的,以本书为例,我们当前正在讨论的“万能读书笔记模板”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很多书的核心概念能在书名中就找到,有的会在目录、章节标题中体现,无论是哪一种,核心概念都会在书中反复提及,作者还会重点解释。
文学类书籍的核心是关键人物和主要情节。
3、金句
金句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些思想深邃、文采优美,能让我们认同、有启发、得到激励和抚慰,觉得惊艳的句子。
阅读动机一旦明确,阅读就从被动接收信息变成一个主动寻找答案的过程。
提问是启动思考最好的状态,它会立刻把人拉到一种渴求答案的状态。
4、故事案例
概念总是枯燥的,故事就不一样,我们天生就对故事更感兴趣。
如果要输出一个观点,与其重复概念,不如讲一个故事。
比如,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卡尔维诺读民间童话,学习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的故事,来解释写作动机的故事,比起单纯的讲方法,更能让读者阅读动机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5、联想发散
联想发散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它的本质在于举一反三和发散思维。
6、提问
通过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在阅读时更专注,这种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长时间记忆。
7、洞见时刻
作者说的洞见指的是“悟到”,就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产生很多想法,但是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准确表达出来,可是在某一刻突然读到一句话如此精准的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8、情绪感受
情绪感受就是指在阅读中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9、行动灵感
阅读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指导行动,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有意记录行动灵感的习惯,最终把知识落实到实际当中。
以上就是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的9个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妨就尝试着用这个模板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吧。
怎么用这套模板呢?
提到模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要准备个笔记本,写这个模板其实不用笔记本,可以直接在书上写。
可以通过书签来标识9个要素,在阅读过程中有问题、思考都可以在空白处记录。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第一遍读书时不要带着记忆的任务去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找9要素上。
这套万能模板只是开启阅读的第一步,它也有局限性,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做局部的、碎片化的笔记,对于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方法来完善我们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