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这一个月的终点,也是下一个月的起点。
同样的问题应该看我们怎么对待吧,事物的两面性好像越来越模糊,如果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那说明内心里还是抱有一定的衡量准则,当我们可以对很多人都抱有同理心的时候,我们可能就真的成佛了。
对错、是非、黑白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词汇,而在这之前人们是没有这么多概念的,记得《上帝也疯狂》里的那些土著人,在拍这部电影前,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最厉害的人物,那就是上帝,他们从不争夺,但是当有新的事物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比如:那个可口可乐的瓶子,当大家都觉得瓶子很好用,都想要的时候,生活和他们的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最终思考的结果是,他们不需要上帝给的这个东西,这让他们有了分歧。
他们认为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赐,所以只要有节制的用就可以了,比如:他去猎杀别人的羊,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打伤,他以为那个人想要独吞。
当他们的生活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他们思考的也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开始划分等级、有能力的人一般等级高一些,开始制定相应的分配原则,让大家觉得公平,即便这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但是它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要,并且还能够让人们只是心理上委屈却不至于反抗。
越来越多的发明出现,社会的分化、地域的划分推动着人类社会在文明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的文字、知识、概念等都随着车轮的前进而不断的留下新的印记,这些文字层层包裹下的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心智。
于是我们开始这样看问题,如果换作是我,如果是我处在这样的情境里,我会做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我和他一样生长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受到同样的学校教育,我会说什么样的话;当然,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因为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方式、方法来对待别人。
我想这才是教育真正要做的,在教人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他们思考、教他们热爱大自然、鼓励他们创造、把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教给他们,不过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以后炒菜、拖地、洗衣等等都可以由机器代替了,那人应该做什么,人更应该注重思考、注重生活、注重去减少那些本不不需要次次重复的错误。
但是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吃过知识的亏,为什么很多孩子还是不懂,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诉他们,拉着、拽着,他们还是不往这条路上走,写的时候我其实还有点想不通,但是我想这是因为父母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根本不去考虑孩子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给孩子造了一座城堡,固定的疆域和领土,他们因为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于是真的就把一辈子献给了他还不曾真正领教过的人生。
所以很多人都想去闯世界,也许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想去找到隐藏在内心真正的热情所在。
见得多、看得远不是一句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