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但我还是在那场雨中两人一前一后两辆汽车里离开的场景哭得不能自己。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逛了知乎,很多人在评论这部电影是在为婚外恋找借口,甚至真的有数据说明当年在美国上这部片子后让离婚率高了好多。我能说什么呢,或许真的是一个小女生思想,我眼之所及,全是爱情。
电影的开始,是家庭的琐碎,气氛有些压抑,不停被撞响的门,被换掉的音乐,忙碌的并不漂亮的女主角,有点儿老的男主角,看惯了俊男靓女,颜值担当,这样的人设,不痛不痒。像是上天注定般,男主去过女主家乡不知名的小镇,他们爱着同一种音乐,听着同一个电台,甚至都喜欢叶芝的诗,或许我们太需要倾诉了吧,女主像是在悬崖边抓住一根稻草,死死拽住不肯放手。男主也如暴风雨后回港的小船,久久停泊。
当你惶惶终日,囿于厨房,家庭与小镇农场,突然有个人说要带你去看江川胡海。
即便没有中年生活的烦躁,我也想走。况且这个人会为你摘花,陪你跳舞,要你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况且,这是一个让你心动的男人。多么美妙的四天,美妙到后半生每每回忆起来,都因为害怕汹涌的感情耗费太多的精神,而小心翼翼取其冰山一角,慢慢回味。
我不排斥伦理,也不迷信爱情,我相信自然。俩人一见如故,互不设防,遵循着内心的渴求做出最接近本性的事情,那是最接近神的事,我不愿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只崇信自然,而这一切的发生,正是自然,至于对与错,那是历来的统治者为了掩饰自己拿来压制别人的,时间久了,便成了我们思想里根深蒂固的尺度。
我记起洛丽塔里的亨伯特多年后再次见到已成人妇的洛丽塔时。他说,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当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的骨肉是别人的,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而廊桥遗梦里罗伯特的遗书寄到弗朗西斯卡手里,上面说,我终于知道我一生摄影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更接近你。
在那个农场小屋里的丈夫眼里,弗朗西斯卡只是个妇人,他爱她,太深沉,他更多的是需要她,生儿育女,打理琐事,放弃她所爱的教育事业。而在罗伯特的生命里,她是最强劲的激流,冲荡在他的余生。犹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只不过这一次换了位置。想起来还是很有娱乐性,当男人拥有选择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权利时,大多数人都表面上装作开玩笑,心里当了真,而换成女人时,大家连装都懒得装,很认真地讲起了道德。
现代社会,道德力量在减弱,人性的力量却在加强,很难说这是一种幸运亦或是不幸,只是在离婚潮泛滥的当下,我只能悲伤,悲伤弗朗西斯卡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