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任何一位对市场经济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阅读并细心领会该著作。该著作的阅读可以说常翻常新,每次都会让人有新的认识,获得新的启发。
本文要谈的是以读《国富论》为例,对类似经典的阅读方式。基于多年以来秉承的开卷有益的读书学习的经验,笔者以为,再高深的理论、再完美的推论,也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离开那个特定情境,就难以成立,经济学尤其如此。几乎所有经济学理论,都基于某些特定的情境。没有特定的情景就没有经济学,尤其是那些模型化的理论。情景发生变化,就不能固化或者盲目迷信理论。笔者以为,读《国富论》最可行的方法,可按照亚当·斯密开篇给出的论题,把那些论题作为基本线索脉络,去读本书并进行思考。
《国富论》分五篇,第一篇两个问题,其余各篇各自围绕一个大的问题展开。这些问题,一开篇就逐一摆了出来:
第一个问题是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斯密以“未开化民族”和“文明繁荣民族”之间巨大的生活水平反差为例,引出该问题:“在未开化的渔猎民族间,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从事有用劳动……然而他们是那么贫困”;“反之,在文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乃至百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按照什么顺序分配给社会各阶层。
第三个问题是资本的性质和资本积累方式以及资本与劳动的配置。
第四个问题是国家政策,核心命题是国家政策究竟应鼓励农业抑或城市产业。
第五个问题是经济学说关于政府政策的不同解释,系统地梳理了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以前的经济政策思想。
第六个问题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这构成斯密的财政理论,也是第五篇的主题,该篇系全书最长的一篇。
为了有效率地通读《国富论》,读者可将上述六大问题作为基本线索,逐一找出斯密给出的答案,理出这些答案形成的逻辑。
读经典也是通常所说的提纲挈领,抓住目录上的篇目脉络,以求有效率地通读著作本身。既领会了著作的思想与理论核心,也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率地完成给自己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