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需要运动,大脑也需要运动,写作是很好的大脑运动,这是第67次脑部运动。
很喜欢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有助于我们确认自己在客观世界的位置,有了定位,更清楚应该怎么向目标前进。那么应该怎么了解自己呢?今天看了塔莎·欧里希的《真相与错觉》,这本书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度解析,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和应该如何提高自我意识对了解自己有很大帮助。
什么是自我意识
书中给出了定义是:自我意识是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愿和技能。既然自我意识是一项技能,那么就需要进行刻意练习。
自我意识可以分为向内自我意识和向外自我意识。向内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洞察。比如我喜欢的事什么?如何做让喜欢的事变得更有价值?我的行为对他人有什么影响?我的情绪怎么样?等等。
举个例子,对目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自我意识就会对这件事状况进行评价,这件事的情绪是好还是不好呢?这情绪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这情绪会对我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样的行为是我想要的吗?这么想会让自己更好还是更糟糕呢?等等,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洞察。
自我意识另外一个纬度是向外自我意识,就是别人对我是怎么看的?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比如工作中你加班完成了一件任务,在你眼里,你可能已经很努力了,感觉良好,但在别人眼里你完成这件事之后,他可能不会想你多么的努力,特别在老板眼里他只看重任务有没完成,完成怎么样。所以向外自我意识是了解别人怎么看我们的,这经常和我们自己认为的会有偏差。
为什么会缺乏自我意识
人们在判断评价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时候不完全理性的,你以为是理性的,其实是受感性控制的。这种情况在男女交往中经常出现,一般被问到对方怎么样的时候,按理来说我们要了解对方得相处一段时间,交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知道。但我们大脑会经常把这样的问题简化,会问到"我现在感觉对他(她)怎么样?"如果对方穿着或者言谈不好时,我们就很容易感觉到他(她)不好,或者刚刚经历了一场吵架之后,见到他(她)之后好感也会受影响,我们的情绪是经常受身边外在影响来以偏概全,这就是思维的情感盲点。
还有一个认知盲点,认知盲点经常出现在专业性强,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判断一件事情时,会经常出现"我相信"、"我认为"这样的句式,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过于自信,而不接受其他的可能性,从而影响我们认知。
第三就是自我崇拜,自我崇拜就是过度的高估自己,它的背后是自尊,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高一层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太难了,但获得自尊倒是很容易。所以为什么在发盆友圈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把自己P的帅一些,漂亮一些,让自己感觉得好一些,从而获得自尊。自我崇拜是过度高估自己,这是人们缺乏自我意识的第三原因。
今天先介绍下什么是自我意识,下一篇再说说如何培养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