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览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
二、新高考改革内容
三、 新高考对K12教育带来的影响
四、新高考下K12教育产品方向初探
五、总结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意见》指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见》明确,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防止严重偏科。参加高考的学生,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率先进行新高考试点,2017年首次试点考生完成新高考,随着上海浙江模式的成功,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及海南省四个省市开始进行第二批试点,而在今年,原定于18个省市陆续开始新高考,但因为各省市自身条件的原因,不少省市纷纷推迟了新高考实行时间,约有7个省市按原计划实行了新高考,由于网上数据不一致,因此目前未收集到准确的7个省市名单。虽然有省市推迟了新高考的时间,但这一改革方向已被验证,早晚都需要实行。随着政策的推进,新高考将成为常态。
二、新高考改革内容
从上海市和浙江省试点的模式来说,上海市实行选科的科目是6选3形式,而浙江是7选3,浙江在物化生政史地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科目的选择。
同时两地的高考录取方式也有所不同,上海的录取采取的是两依据一参考,也即依据高考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的成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而浙江实行的是三位一体,综合包括3门选考科目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建立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而参加三位一体试点的高校会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开展笔试面试,以及规定各因素在总成绩的占比,原则上高考成绩的占比不低于50%。
根据上海市和浙江省试点的实际效果和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后续实行新高考的省市大多借鉴上海的改革模式,也即选考科目采取6选3,高考录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
三、新高考改革对K12教育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的实行将会直接导致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组织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生活都将比之前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行政班教学教务模式不再适用新的高考模式;学生的自主选择倒逼学校寻求师资及硬件设施与教务教学需求的平衡;选择不同以及接受度不同的学生将进行分层教学;职业规划提前到高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中的重要参考。
四、新高考下K12教育产品方向初探
简单来说,新高考与原来的高考制度有两个最大最根本性的改变,第一个是学科学习,也即不再区分文理科,演化成6选3或者7选3,这是最大的一个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选择规划,对学生怎么选怎么规划,学校怎么排课怎么进行教学教务管理都是全新的挑战。第二个是录取方式的改变,打破原来的唯分数论,新的录取方式为两依据一参考,或者是三位一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列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条件,多元录取方式的改变直接倒逼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由学科学习的重大改变带来新的产品需求有:走班排课系统、生涯规划系统、智慧校园电子班牌系统;由高考录取方式变化带来新的产品需求有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及自主招生培训。这也就是新高考下K12教育产品的新方向。下文将逐一进行简单分析
1、走班排课
之前的高考中,学生只需要从文理科中2选1,而实行新高考后,学生将需要从20或者35种组合中选择一种组合,也就意味着原来的行政班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的走班需求,学校由原来的行政班排课变成走班排课。同时由于学生选择组合众多,以及学校自身条件限制导致走班排课较为复杂,传统人工很难排出课表,必须借助智能排课算法,因此对于实行了新高考的学校来说,走班排课产品几乎成了刚需,新高考走班排课的概念也掀起了一波小小的浪潮。
同时由于各省新高考推进进度不一致,不少省份仍然是传统的行政班教学,这就要求排课产品在过渡阶段同时要兼容行政班排课和走班排课。
就目前市面上的走班排课产品来说,几乎都不能实现全自动化,必须要在一些环节中有人工的参与,使得人力成本大幅提升,这就直接导致了走班排课市场的分散性,同时综合排课需求的低频性以及时间集中性,推出走班排课产品的企业众多,拥有强渠道的地方性企业也参与到排课市场的抢夺中来,目前没有也很难有市场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和产品。但自然也会出现一些代表企业和产品,比如拥有强渠道和强技术的科大讯飞乐知行,以及依靠一人一课表走班排课概念获得资本青睐的晓羊教育,还在不久前的成都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智能排课芯片。
2、生涯规划
我们都知道,选择越多越容易迷茫。对于新高考制度来说,基本从原来的一考定终身变成了一选定终生。选择哪几门科目直接影响着能够报考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因此选科指导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当然,生涯规划必然不是只有高一时期的选科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从入学到高考后的志愿填报。
对于职业生涯来说,开始规划的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只不过以前的高考制度使得我们很多人都只是草率选择文理科后蒙头学习,高考录取也几乎是唯分数论,大家不仅没有进行过规划,甚至都没有意识,导致上大学后不少同学较难适应。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行,倒逼学校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也让学生开始不得不进行对自我的探索,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由于生涯规划产品的直接用户和受益者可以说是学生,同时政策指引下对学校也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因此生涯规划产品可分为B端方向和C端方向。
对于B端方向的产品来说,核心就是帮助学校建设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师资培训或者直接提供生涯规划教材、视频课程,同时辅以院校、专业、职业信息查询系统。
对于C端方向的产品来说就会复杂一些,由于生涯规划很难对结果进行评估,也较难看出直接的效果,学生家长的付费意愿就会大打折扣,但是找好产品的切入点,这种模式的产品大有可为,K12阶段C端用户几乎是所有教育企业都想要覆盖的市场,基数大,市场空间大,因此笔者认为这也能成为切入C端用户的一个入口。
C端方向的产品可分为短期目的和长远目的,短期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选择学科,高考完选择合适的学校专业,长期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课程讲解以及指导。
3、电子班牌
走班制的实行增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难度,很难对学生的出勤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然,在新高考之前由于智慧校园概念的兴起,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有使用电子班牌。新高考制度的实行下,走班形式的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学生考勤信息难收集也难管理,因此也直接推动了电子班牌市场的发展。电子班牌承载的功能主要是考勤信息的收集、课表信息以及班级文化的展示。
4、综合素质评价
政策文件明确规定,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的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每个方面的评价要点及考察要点。
同时,《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成长记录、整理遴选、审核公示、导入系统、形成档案。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同时对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
也就是说,这一模块主要是为学校提供一个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满足学生、教师、学校各管理角色的相关需求,数据录入,审核、公示、存档。由于这一部分主要是由省级进行规定的,各省可能会有所区别,同时因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会直接应用在高考录取中,因此很大概率会是省级或者市级进行统一采购系统,只有渠道关系好或者公司、产品实力强的企业有较大的优势。当然,如果跟个地方渠道商关系不错的也可以跟渠道商合作开发。
5、自主招生培训
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允许部分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生通过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录取降分政策。而新高考试点区浙江省新推出的录取方式为三位一体,参加三位一体计划的院校对报名的考生进行综合笔试面试,形同于之前的自主招生,但是参与院校数更多,因此也推动了自主招生培训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自主招生的院校都会有一定的报名限制条件,著名高校常会青睐在学科竞赛或者科创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同时为了能够通过自主招生院校或者是三位一体院校的笔面试,很多学生就会寻找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帮助自己拿到通行证。基于此,自主招生培训机构就会提供学科竞赛或者科创竞赛的专门培训,帮助学生拿到获奖证书,获得高校报名资格的同时在录取的时候得到相应的加分,增加自身的录取几率,在高考中多一份保障。到今年,国内共有9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的资格。
五、总结
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各产品模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生涯规划中涉及新高考的选科模块,而学生的选科结果直接应用到走班排课中,走班排课的结果课表应用在电子班牌中,学生的考勤等信息又可应用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因此可形成新高考解决方案的闭环,有实力尤其是渠道关系强的企业都会选择走解决方案的路,市场中也多是以项目形式切入到学校或者是相关级别教育局。而对于自主招生培训,主要是面向特定的参与高校自主招生计划的学生群体,因此相对其他模块较为独立。
实力比较强的企业都会选择做整个解决方案,也能拿到比较大型的一些项目。但对于一些资源不足或者实力不够的团队,也能够在某个产品模块进行深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排课系统、生涯规划、电子班牌等单个模块都有大量的企业入局,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中小项目和单校需求市场可以进行开发,重点是找到自己公司或团队的优势,顺势而为。
以上为新高考环境下互联网教育K12领域新产品方向的思考,有不完善或认知错误之处欢迎同行或者或相应专家之处改正,将不胜感激。同时后续时间允许情况将会继续更新各个方向具体的分析,欢迎同行一起交流。新人求罩~~~
附上教育部文件链接: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教育部负责人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答记者问》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271/201409/t20140904_17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