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初略的把书中我的感受写下来分享。
读完这本书,留在脑海里的几个深刻的词语有“带宽”“余闲”“让疏忽等同默认”“拉入管子视野”“价格与价格比率(100元便宜50元和1000元便宜50元)”。
这本书可以说是经济学的书,也可以是心理学的书籍,我无法去区分,但是大量浅显的实验案例和文字描述,让我对复杂的经济学常识做了简单的理解。这本书是目前一本让我迫切希望能一口气读完的商业类书籍。因为书中描述了很多我切身感受的问题。
比如时间不够,比如带宽减少,比如短视。在这本书中,这些统共成为因带宽不够,而让自己陷入泥潭深渊,从而无法抽身脱离。
因为日常生活中,时间的不够用,以至于我希望把每天的时间都排满,而这样带来的情况就是,也许我没有对每件事情进行思考就开始做了,因为时间不够啊,必须马上立刻开始行动。而事实上,有些事情不需要思索是可以马上着手启动,但很多事情是需要思考后才能启动的。可我的感受是,赶紧开始吧,还想什么,没时间了。这样就会使这件事情在匆忙中启动,而在进展中发现,呀,还有这里需要调整,那里还要找人协调才能完成,天啊,还有这么多后续的问题么?我的时间不够了……
而书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那是因为我的带宽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下降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人在这类工作中非常富有经验,但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带宽不够,带来的是一系列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无暇思考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涟漪效应,沟通能力的下降,以至于智力的下降。
试想,度过如战斗般忙碌的一天,回家后如何还有精力和心情去周旋家长里短的婆媳关系?各类摩擦矛盾自然上升。那这样,生活和工作都让我喘不过气来,周而复始,身心俱疲,健康透支,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感觉到生活无望,如何还能给身边的亲人带来快乐?
书中的“带宽”,让我想到了当初看林清玄写的佛禅“美”系列中的一个小故事,里面大致是说,一个家庭妇女看到家人的鞋子反着扣在地上,她想摆正了,但手里拖着托盘,如果摆弄鞋子就会弄脏手,只好作罢,但心里一直惦记反扣在地上的鞋子,以至于进来泡茶等工作一直心不在焉;而这家人的婆婆看到这个鞋子,顺手就摆正了,再也不想着这个鞋子,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林清玄当初想表达的是否是“放下”我不确定,但是我觉得和这个“心智带宽”有关联的,正是因为心里牵挂各类事件,从而让我们不能集中精力解决一件事,从而需要花费我们稀缺的“时间、精力”去弥补由此产生的错误,造成稀缺进一步加深。
整本书,我觉得作者将重点都已经圈画的非常明确,唯一我在书中划下句子,正是我目前面临的困境:
“P212,救火型组织,有几条共同特征:第一,这种组织‘问题太多,时间不够’;第二,这种组织会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第三,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简而言之,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扑救最迫切的火灾上了,而四处又会不时地冒出新的火焰,因为没有人采取‘预防火灾’的措施”。
书中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几种,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有:
1、把忽视变为默认:
把我们容易忽视的事件变成默认事件,反复发生后,自动形成反馈系统,从而减少救火行动。在工作中,我刚采用完,例如公司软件部经常填写的采购申请单中产品的需求都不明确,则商务提出的相关的说明,但凡没有描述清楚的同类产品,商务部将按统一标准采购,不再进行反复沟通;但凡没有标明收货地址的,均发回公司迪阳508,软件部助理收产品。这样就能够减少跨部门沟通,提高效率,也能督促软件部人员填写表单时更加仔细。
2、一定需要“余闲”:
文中有一段话,P213,组织一定要确保余闲的存在。组织“赘肉”一点点被削掉,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余闲,这种情况下,则要求组织有一位干将,不是想着怎么节约时间多干活怎么节省金钱。这位干将关注的问题是组织明天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又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这位干将能够保证眼前目标实现,不会向未来借用资源,从而让组织陷入带宽陷阱中。
而作为个人,也必须要留出一定时间来保证自己的余闲,无论钱或时间。
3、保持警觉、设置预警,构建缓冲地带
时刻保持警觉,特别是在有富裕资源时刻,不能浪费;并提出预警机制。
在带宽充足的时候构建缓冲机制,保证突发状况出现时能够有备选方案。
整体而言,本书让我知道了,我在日常中经常出现问题不仅仅是压力过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自我分配出现问题,从而造成了宽带的缺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问题,情商问题,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下降。从现在起,应该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做好提前预警,构建好缓冲地带,努力不让自己陷入稀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