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教状态
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注的。
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的积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心灵感受,这正是一种改变生命状态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学生的学习差通常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力问题,他在学习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障碍,以他现在的学习能力,小学毕业都是很难的。另一种是动力问题,这种情况更普遍。许多孩子不是不能学好,而是缺乏内驱力,自己不能前进,必须考外力推着走。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把他的内驱力激发出来,若不做这方面的努力而是使命地推着她走,效果一定事倍功半。
当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待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我们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当我们站在更远的地方看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时,我们就会知道哪些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尽全力去做,哪些事情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只有学会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并且发现其中的不足与局限,才是真正的反思。
当我们能够真正的反思时,我们就学会了移情。我们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学校一直致力于给教师营造思考的氛围。
让他说,就是为了促进他思考。
要知道,好的教育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的。
拖延症的症状:总是从工作清单中挑出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事情拖延得越久;本来在进行一项工作,但一有什么新的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做另一件事,等等。
大多拖延症形成的四个原因: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回报遥远。
如何克服拖延症的三个方法:一是培养动力与兴趣。二是集中精力将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尽快完成。三是将大的任务分解。
专注力
非凡的成功源于非凡的专注力。
提倡教师在勤劳之余“懒惰”,正如卢瑟福提醒学生在做实验之余思考一样,强调的是一种智慧、高效自己对学习与成长规律的深度理解。
每个人都有他的思维体系和话语特点。
对于不完美的世界,我更为赞赏这样一种态度:
第一,认识到世界是不完美的,因此不要对完美寄予期望,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二,以完美的目标并努力去追求,但不期冀一定能实现。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第三,即使有缺憾,也心存感激。把缺憾看成一种美,把不完美看成是真的完美。
多元价值观
德育是平的,他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多个主题共同参与,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同时受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制约。
推动德育平坦化的四大动力:
第一大动力:信息时代的来临
第二大动力:价值观的重建
第三大动力:德育内在规律的要求。德育的内在规律其实就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
第四大动力:社会对学校教育态度的转变
对于学生而言,提高学习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他们思考。善于运动的人一定身体健康,善于思考的学生一定学习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