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活动,徒步30KM。很顺利,也很开心的完成了。
刚开始一听到别人说这个活动的时候,当时还是有点排斥,之前自己骑行45KM的时候,就感觉有点可怕,没想到现在换成步行了。
说真的作为运动的自己,确实没有练习过这样的场景,自己每天5KM跑步,很少打破,因为这对自己来说运动量恰到好处。而如今要30KM,着实有点挑战,内心那个自己就有点排斥这个非舒适区。
但真正上路了,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刚上来的十公里压根就没有感觉,而接下来自己居然是小跑完成的。想想这也算是自己经常运动的复利吧。
事后想起来,自己幸亏参与了这个活动,要不还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再一次突破自己,之前的自己吓唬自己,差点让自己失去这样一个突破自己的机会。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概念: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症状,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活动时,第一感觉就是不可能,疯了,太难了,全是这样的消极心态。也因此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想方设法说服别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因为自己经常练习的逻辑思考,甚至很容易说服别人,让别人也有了这样的感受。
然而,这个世界,甚我们个体本身 并不是 自己 第一感觉 认为的这个样子。
甚至可以说,我们第一感觉认为的通常都是错误的,因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感觉通常来自自己进化和历史经验的感性回馈,更或者只是快速调用了自己的存储器(记忆),并没有调用计算器(理性大脑)。因为历史的认知经验就形决策了未来的事物结果,这是错误的逻辑关系。毕竟历史的求存经验跟未来的情况,环境变量均是有所不同的。
但人毕竟是一个感性反应时间>理性反应时间的动物,碰到事情,最先形成的答案就来自感性的自己,因此,如果自己不做深思熟虑,就很容易把感性的第一感觉当成自己的答案,更可怕的是接下来还会指导理性的自己去说服自己和别人来认同这个答案。这便是个体自证预言的产生, 甚至是固执个性的产生。
这就是坑,我们形成的答案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答案,并不是事物真实的答案,而是那些一招被蛇咬,就会产生十年怕井绳的历史经验认知。
所以当我们面对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时,尽可能的要学跳过感性反应时间,等待理性反应时间,这个世界里,虽然感性可以触发好奇心,但在感性的个体身上,还有比好奇心更为重要的,那就是贪婪和懒惰。面对很多挑战,进化形成的感性的自己更希望自己可以即时低成本高收益。
而今天的这30KM却又不能产生即时的收益,这就会让自己感性的产生内心不愿意做,表面做不到的决策结果。幸亏,事后理性复盘,重现幸运的参与了活动。
对我们个体来说,成长必经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性,一时的固执,就失去了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机会。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