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出“新零售”一词以来,各种“新”随之而来,“新营销”、“新经销”等等,“新XX”成为一种标新立异,出门不跟别人说个“新XX”好像都出不了门似的。
可能我有点食古不化(当然还没到食古不化的年龄),我一向认为,没有那么多原生新东西,现在的新东西,实际上是既有元素的重新组合并使用新工具的呈现而已。本质上来讲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极大的提升了生产力”。
新零售的核心关键词是“数字化零售”,观零售史的变迁,马云提出的新零售确实是有理论依据和实体支撑的,但零售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依然是“人、货、场”,只不过是在新生产工具的应用下,延展了零售的时空维度。
其实新不新并不重要,所谓的新只不过是与旧有事物的名词性区隔而已,这次想聊的是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话题——品牌商数字化营销到底是为哪般?
1.先从营销的本质说一下,我的思考和判断是,营销的本质有两点,第一,需求;第二,信息不对称。
2.品牌商是价值链的原点,最大的使命就是保障产品自身的价值输出,能力五维应是:洞察力、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执行力。
洞察力:消费者洞察力,即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痛点在哪?洞察力一方面来源于主动采集,包括:消费者调研、竞对调研、渠道分析;另一方面来源于既有数据的分析。
品牌力:品牌与消费者的链接,在时空被相对压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出高度的碎片化、分层化和个性化,消费者的视线聚焦已成为稀缺性资源,如何在产品的物质属性外定义品牌的第二属性,获得消费者的精神共鸣是品牌力的焦点。
产品力:产品是战略性原点,好产品是王道。产品是品牌商最大的品牌载体,产品和品牌需要有一致的声音和形象,产品也是品牌商最大的自媒体和最大的碎片化流量入口。但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每支产品都是战略性产品,也不是每支产品都是爆品。
渠道力:对于当下品牌商而言,全渠道布局已是共性,渠道力才是品牌商的第一销售力,不要老想着跨过渠道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与消费者形成品牌链接是品牌商要做的。引用刘强东曾经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定价、营销、交易、仓储、物流、售后,高度的社会化分工一定是发展主流。
执行力:这里的执行力并不是指基层执行力,而是指中层执行力,即战略与战术的衔接点。很多品牌商战略没有偏差,往往无法落地,多数病因在中层执行力出了问题。
3.品牌商的数字化营销,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渠道数字化,可以理解为销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品牌数字化,可以理解为营的数字化。
销的数字化非常明确,核心是产品流,只要有了产品全链路路由数据,渠道层面的窜货、销售费用、经销商进销存等都可以解决,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营的数字化要干嘛?这是现在认知不同的地方。
先假设,某品牌商有了100万消费者数据,数据维度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微信ID、年龄、城市、收入水平、交易产品结构、交易频率、最后交互时间,能用来干嘛?
我估计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一个想法:“我可以精准推送我的产品或品牌内容”。
实际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第一,你的传播覆盖率、用户信息接触率和最终营销到达率是层层衰减的,而且是多倍率衰减。
第二,理论上的精准推送,首先得有push通道,当下只有那几个超级APP能做到,淘宝、头条、抖音等;其次是内容载体,品牌商推送的不管是营销活动还是品牌内容,都是一元化载体,而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若商品还不是高频、刚需就更尴尬了。
第三,品牌商不可能拥有完善的用户画像,就谈不上精准推送,做不到“我刚好需要,你刚好过来”,多来两次推送就是扰民。
其实,品牌商的数字营销我的思考和判断在上面已经有了。
结合营销的本质和品牌商五维能力模型,品牌商的数字化营销:
第一,形成自身的市场洞察,根据数据迭代产品和营销策略;
第二,提高信息不对称的势能;
第三,提高消费者服务水平和能力,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链接粘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