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提出具体的请求
今日感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常常在请求他人配合时,习惯性地请求他人不做什么,而不是直接说出我们想让对方做什么,我们的愿望与需要是什么。这可能是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的原因吧!比如,老妈经常对老爸说,不要走来走去的,晃眼。哈哈,其实老妈的意思是,坐下来陪她说说话。人就是这么古怪,总喜欢把心里话换种说法。然而,并不是每次换个说法,听的人都能理解,当我们感觉冷的时候,有人把窗户打开,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说的是‘请不要把窗户打开’,关窗的人是不是有些不情愿,甚至还会对我们产生反感。所以啊,我们在提出请求时要直接明了,不要反着说,避免出现误会。
除此以外,在提出请求时要具体,不要用抽象的语言。比如,寝室搞大扫除时,如果寝室长说“今天我们要弄干净点”,“干净”就是一个抽象词,听的人并不知道怎样才算干净,说的人知道可听的人未必理解。然而,如果寝室长说“今天我们除了日常的卫生,还需要把门、窗户、桌椅、厕所擦干净,刷干净,特别是门窗的上面那些不显眼的地方……”我想,如果我们具体到确切的事情,就不会有人不理解了,也不会带来不理想的结果。所以,在表达请求时,我们都要尽可能具体。
2.关键词:请求 感受 需求灵活使用
今日感悟:世界上关心我们的人很多,然而懂我们的人却是个未知数。当你说你口渴了,你的母亲能为你递上一杯温水,然而你的父亲会为你递上一杯开水,你的闺蜜可能会递给你一杯凉水,你的朋友可能无动于衷。父亲,闺蜜并不是不爱你,而是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需求;朋友也并不是不关心你,而是不知道你的言外之意。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说出请求,却确认过眼神,就是它了;而有的时候,我们若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所以,我们不要过分自信,认为爱自己的人都懂我们,该表示的时候就表示。
读完火车上的太太和先生的谈话,让我想到,上学期一个晚上,我的朋友说她不开心,不喜欢室友的习惯,我说了许多道理来安慰她,我以为我做得很好。谁知,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一大堆责怪我的话,说我只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考虑她的感受,她需要的是我陪她聊聊天,听听她倾述其实不需要我为她分析解决问题。我当时蒙了,如果她不说,我怎么知道呢?后来我与她之间就约定,有什么事就直接说,想聊天就好好聊天,好朋友就不要那么委婉。所以,当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对方在什么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同时,当对方向我们表达情感或请求时,我们要学会琢磨对方需要我们做什么;其实有时候她们仅仅是需要我们的倾听和理解。
好文节选:
1)通常,大多数的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
2)当对方给予反馈时,我们要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意反馈,我们要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3)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4)请求与命令的区分: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