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今日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动手操作性的作业,并带回了一些学具,我带着小宝按老师的要求拍弄完学习任务,儿子指着这些学具突发奇想说:妈妈我们“打牌吧”!
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按照他的要求,先出牌。
我说:“我出一张皮球!你出什么?”
儿子:我出机器人踢你的皮球!”
我:我出木马撞你的机器人!
儿子:我再出一张皮球砸你的木马!
我:我再出一张机器人打你的皮球
……
听着这话音怎么感觉那么暴力呢?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得让孩子有这样的暴力倾向,应该让孩子有一种友好、与人共享的意识。
新开一局,我立马转变了游戏时的说话方式,我对儿子说:“你是小朋友,妈妈应该让着你,你先出‘牌’。”儿子不假思索的抽出了一张机器人说“我先出机器人!”
我:好吧!我送你一个皮球,让你的机器人拍着玩!
儿子:我出一张木马打你的皮球。
我:我出一张机器人,骑上你的木马愉快的玩耍。
儿子:我用我的木马砸烂你的机器人。
我:我再送你一张木马和你的木马做朋友。你看我们的‘牌’都出完了,机器人和木马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可以一起拍皮球,你看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这一局,小宝贝还没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还是用“打,砸”之类的词语,等到第三局,我不厌其烦的给他出的‘牌’嗜好,他也变得很友好了!
第三局开局,他让我先出牌,我首先出了一张木马,他紧跟着拿出一张皮球的纸“牌”,并友好的说:“我的皮球给你的木马拍!”
我:“可是我的机器人也想要拍。”
儿子赶紧又拿出一张皮球的“牌”说:“我再送给你的机器人一个皮球。”
我:我的小木马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可以吗?
儿子:可以!
他又拿出一张机器人说:“让我的机器人也加入游戏吧?”
我拍手高兴的说:“好啊好啊!我们愿意交你这个朋友!”
就这样你一张我一张的我俩把所有牌出完了,横七竖八的摆了一大片,像一群正在高兴玩耍的小朋友。我说:“儿子,你看他们在一起玩的多开心啊!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并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大家,这样大家才愿意和他一起玩,大家才会玩的开心。妈妈相信你也是一个愿意和大家分享的小朋友对不对?”
儿子抑制不住的、说起了以前的事例:我跟姐姐一起分享糖果,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分享……总之说了一大堆,来证明自己就是一个愿意与别人分享的人。
之后我们又友好的玩了第四’第五,第六局。
小小学具,玩出人生大道理。父母的陪伴永远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温馨港湾,更是港湾深处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