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亲子日记第139天2018.6.8.周五徐子涵爸爸

      昨晚我睡得挺晚,结果今早过7点才醒,导致女儿时间紧张,自我批评一下,自己做不到早睡,孩子也不可能早睡,早起就更谈不上了。

      路上女儿复习了一下古诗,整本书女儿早已背过了,这两个月没复习,有的又有点生疏了,正好让她明白学而时习的重要性,知道我为什么要她每篇认真诵读200遍以上,以期做到终生不忘。

      中午回家又馋雪糕了,自己拿了白糖在那里折腾,看来夏天想禁住一点不吃很困难,尽量控制吧,尽量少摧残孩子的纯阳之体。

自制冰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读到一篇关于犹太人的早教的文章,很受启发,分享一部分,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早教,别浪费了孩子的宝贵的黄金时期。

      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30%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为什么如此优秀呢?因为这个民旅非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4岁时就要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其它的思考方式。与此同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5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水平就是非常高的了。

      学问决不是一朝一夕学会的.有了这样的背景才诞生如此罕见的这一家学者。 幼儿时期接受过“素读”练习的人,长大后学习外语,比如学德语时记忆复杂的倒形变化表没有一点困难。德语单词变化表非常复杂,让一般人挠头,但对受过“素读”训练的人来说却是轻轻松松尽脑入海。2岁、3岁或4岁时练习过背诵的大脑的吸收力格外强,记忆复杂的词形变化也相当容易。  

      由此可知,幼儿时期的“素读”能够训练出一个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脑。这种大脑不仅吸收力特别强,创造力也出类拔萃。

  可以说,正是幼儿时期每天晚上的“素读”练习帮助汤川秀树博士提出了中子理论。

      筑波大学的加藤 荣一教授有一本着作叫做《天才满世界》,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991年3月1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会上遇到了创业家井深大先生。我向他请教“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了。那时候他学习的有《论语》、《孟子》等,除了老庄不教,因为不适合儿童学习。但是少年时代的汤川自己把老庄也读了,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量子力学出现时他一下子就理解了,而其它人却不理解的原因,就是因为读了老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