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岁女孩复读考上大学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让少年提前上大学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少年班对那些入学少年并非好事。如同体力劳动一样,少年儿童不宜超负荷学习。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也必然有损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成为平庸之辈,甚至产生智力早熟、早衰。即使不因智力超负荷造成伤害,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往往比普通大学生差,甚至毕业后需要继续“特殊护理”,或者适应不了社会的剧烈竞争而遭到淘汰。当年火遍了全国的少年班学生宁铂后来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颜波“有心理问题”就是在小小年纪接受高强度学习训练后产生的负面效应。为此,曾经办得轰轰烈烈的大学少年班后来陆续停止。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还有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沉淀,急不得。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浙大教授骗婚案的主角浙大副教授也是少年大学生,不谙世事,一心学术,缺少了重要的一课——人际关系之课。中国古代曾有过专门针对儿童设置的童子科考试,但之后屡兴屡废,直到南宋时被彻底终止,就是社会对童子试拔苗助长的负面作用有清醒地认识,正像南宋李伯玉所说的:“人才贵乎善养,不贵速成,请罢童子科,息奔竞,以保幼稚良心。”
但也有社会舆论认为,孩子成才早期教育最重要。坚持“读书要趁早!”的蔡笑晚一生培养了5个博士生儿女,当儿子还在襁褓之中时,蔡笑晚就开始了早教:通过手指点一下儿子的下巴念个一、拍孩子的手数数给孩子数学启蒙。八个月,儿子就能从1念到5,两岁半后就学会了简单的加减运算。他的六个子女大多在六岁以前入校读书,并且多次跳级。
读书为什么要趁早?首先这有利于孩子形成极好的追逐时间的观点,趁早读书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来追逐下一个目标,提早享受成功带来的成果。世界上的一切胜利都可以归结为时间上的胜利,小时候的一年比成年后的一年对人生的发展更加重要,因此要珍惜。其次孩在子幼年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是学习的关键期。这时候学习的效率较高。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目的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从冷冰冰的培养社会这台大机器的螺丝钉到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郑渊洁认为,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就辍学,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教育。。后来他 18岁离家,用自己打工赚来的积蓄创办《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童话事业发扬光大,创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亿。与郑亚旗相反,郑渊洁的小女儿喜欢上学,郑渊洁就让她上学,说要供她读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