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和儿子的二次对立感悟:
曾几何时,我望着襁褓中的他,唯一的心愿不过是他能健康长大,平安喜乐。可不知从何时起,这份纯粹的期盼悄悄变了味。当他精力充沛地奔跑时,我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报个兴趣班;当他认真完成作业时,我又盯着试卷上的分数念叨“还能再进步”。
那个曾经满眼是光、一笑就让我觉得世界明媚的孩子,如今眼里的神采渐渐黯淡了。他明明按时完成了作业,成绩也稳居上游,我却总盯着那些“不够好”的地方喋喋不休。感受到他的内心的声音:妈妈,我想休息一下,喘口气才能学得更有劲”,我才猛然惊醒——他不是不愿努力,只是需要劳逸结合的空间。
他其实一直在默默承受我的期待,甚至会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脸色,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我失望。原来孩子比我想象中更敏感,他需要的从不是无尽的要求,而是被看见、被理解:看见他伏案学习的疲惫,理解他偶尔想放空的心情;是被鼓励、被相信:告诉他“你已经做得很棒了”,让他在试错中体验成功,慢慢积攒向前的力量。
养育孩子的路上,我好像不小心弄丢了最初的初心。或许真正的爱,不是推着他往前跑,而是陪他找到自己的节奏,让那束曾点亮我世界的光,永远在他眼里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