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儿子去科技馆,因为疫情原因,科技馆限定参观人数,参观人员不多,巨幕影院等很多区域暂时关闭了。儿子一进门直奔儿童区,先在迷宫里转了一圈,出来想去儿童乐园玩但乐园里只限七组家庭游玩,只能等下一场,我们在手机上定了闹钟,准备提前15分钟过来排队。在一楼,竖立着长征火箭家族,我站在显示屏前想仔细看一下,儿子看了一眼,拉着我往前走,他在家庭节能竞赛前坐下来,想回答问题,但按钮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能正常使用。在钉幕处,我们一起用手感受手摁在钉幕上的感觉和留下的印痕;然后拉着我想去儿童乐园处排队上探索号,我们过去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排满了7组家庭,跟他商量,下次再来的时候再玩,我们先去看别的,回来发现挖掘机处又开始排队,赶紧过来排队,让儿子先到别处玩着,儿子玩了一会,就过来站在我前面,焦急的问什么时候可以玩,我拿出手机,告诉他,现在是10:25分,还有5分钟可以玩。10点半挖掘机可以使用了,我们前面排了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玩3分钟,儿子盯着挖掘机和上面的小朋友,我也站在队伍里观察。这几个小朋友年龄大约在三岁—6岁之间,第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同时坐在挖掘机上,虽然他的手放在握杆上,但全程是妈妈的手放在他的手上面操纵,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妈妈先是不断尝试,后来又向工作人员请教,最后几次挖起了球,第二个小朋友和妈妈同样共同操作,但小男孩全程大部分时间都没怎么看挖掘机,而是盯着旁边的人在看,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了他,妈妈不断的尝试,想让儿子体验到挖起球,又因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所以显得有些急躁,结果直到最后才成功了。后边的几个小朋友则不再那样依赖家长,而是要求自己尝试,尤其是第五个小朋友,从开始就把爸爸推到一边,不许爸爸插手,但他扭了几次握杆都扭不动,爸爸就过来帮忙,但一旦扭动,他又不让爸爸靠近了,他的年龄较小,自己操作看起来有些难度,爸爸忍不住又过来帮忙。轮到儿子上挖掘机的时候,他提前告诉我,他自己来,我站在旁边,看着握杆上的说明,告诉他哪个杆朝哪个方向是什么用途,有时候也是忍不住上手帮他操作,有两次儿子直接掰开了我的手。三分钟的时间过的很快,玩完后,我们看了一下旁边的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然后去了二楼,在二楼右边展区,儿子体验了一下脚踏发动机,他的身高不够,但对骑车子一直很感兴趣。信息长廊有五次技术革命的介绍,他并不想看,直奔机器人对弈区,这里有象棋和五子棋,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小朋友们过来过去,都尝试了几次,感觉无法使用便离开了,儿子不死心,一直赖在旁边尝试,但机器确实不够灵敏,常常摁不摁的不动,最终我承诺回家和他下,拉着他离开了。恰巧电磁大舞台有介绍,儿子却一点也不想看,我劝说他陪我看一会,讲解员说会有较大的声音,结果他全程都捂着耳朵。在三楼,他对自己拉自己、小球竞技、伯努利气球等项目很感兴趣,自己玩了很长时间。
观察思考:1在挖掘机现场,观察孩子和家长的行为,我看到了“我想怎样”和“家长想让我怎样”之间的矛盾,家长觉得挖起球来这个结果很重要,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说:我们要挖起很多球来,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扭动握杆,看到挖掘机被自己操纵的过程,家长的代替操作,着急的在旁指挥,希望充分利用好这三分钟的时间,都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中家长何尝不是总想替孩子包办一切呢?2、置身于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科技场馆,我内心里希望孩子看的更多,学习的更多,所以陪在旁边不停的解释和念叨,孩子的关注点却是“好玩”,因为多少知道一点孩子的特点,我心里倒也不十分着急,想着以后有时间多带他来玩,多让他感受,允许他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就是了,不过还是感到了自己内心的期待,我觉得有期待是正常的,感觉到自己的期待,理智上知道如何对待期待,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表现,允许孩子拉着我的手跑,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