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天看和菜头一文后的留言,算是比较诚实地写明自己的情绪。见笑:
上学期大一下,在学校的德育作业中定了坚持写作的目标,在一个APP上写。过去一学期仍是点击量只有一二甚至是零的状态。因为不符合APP主流的干货文情感故事文和图片丰富的文章,一直没敢投稿。在微博上自己粉丝也就零星十多个,所以转上去也并没有人看。文章里经常写到对自己周围人的看不惯,自然也不敢发在朋友圈里。几周都停写,后来又咬咬牙写一两篇,这已经成了常态。现在,我可能还是停留在几近放弃的状态吧。曾看别人说自己每天睡前都能写三千字,觉得自己离这种状态还很远。唯一能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写完一篇后觉得自己比不写的人要厉害很多,想一直这样厉害着。但我想,虽然能写是一个进步,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
以及,我发现自己确实在平日学习上非常浮躁。作为中医专业的,要背许多古文。当我每天按照自己的节奏背文章,默文章,背考点,在书上挡着字考自己时,脑子里总是窜出舍友说的“古文读读就自然记住了”,然后陷入自己学习效率太低的自卑里。总是在脑海里想,如果不看哪些内容,如果我学到了某个神秘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就能像知乎上说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一样,每天就学一会儿,游戏活动都不误。虽然看过很多文章告诉我就是得慢慢来,但我总猜疑身边人,包括文章作者自己,都是真的还藏着技巧,或天赋好,自然学习安排得比自己好。无关脚踏实地。
还有一种奇怪的情绪经常闯进心里。自己一直在给过去“还债”,因为以前不注意运动所以去年体测不及格,现在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跑步,但看到身边人平时不锻炼,晚上吃泡面打游戏熬夜,体测却看起来很容易地就拿到高分,会觉得“不公平”。因为自己并非兴趣而上中医,所以没有那些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医的人有基础,每次背古文背药效时也总觉得“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感觉自己的所有努力,甚至还敢不上别人的退步,而他们在同时段没有做什么,却把一切称作简单。这样的感觉确实让人感到消极。但也是浮躁的表现。
不过,现在也在慢慢克制自己这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