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回去家乡张浦,见公路纵横,高楼林立,就连我这自小生活在这小镇之人也有些不复辩东西,找不着南北的感觉,想到短短几年变化竟如此之快,往日之旧景历历在目,不禁感慨经济发展的迅速。然而物虽非,人仍是,众多朋友热情如旧,使我甚觉欣慰。
前来迎接我的是“小青”,也姓陈,跟我五百年前是一家。然而我这“小黑”是浑名绰号,他这陈小青却的的确确是身份证上的名字。据他的爷爷的爸爸说经他传达,虽然同在一镇他们家这个“陈”,以前号称“陈半镇”,是名门世家,而我们家大约在清朝的时候还是乡下种地的,直到我的爷爷的爸爸这一辈,因为有了一些积蓄才举家迁入镇上的。这个我倒是有点相信的,因为大凡由乡下迁到城镇的都怕那些世代居住镇上的人看不起,所以处处忌讳那些土里土所的东西,象我爷爷帮我和几个哥哥姐姐起名时就特别讲究风雅,还以诗为证:莺歌燕舞凤飞翔,鹤鹿双童献吉祥。而他们家就豪不避讳,就叫“大青小青”。
但是“小青”跟我还是比较投缘的,他年纪比我大上几岁,一直把我当兄弟看待的。而且在学校里的时候他颇有“世家子弟”的风范,凡有刚认识的,一并按他的方式叫人家认识一下他,耍一耍“街上人”的威风。跟我后来结成兄弟的东哥就被他以这种方式结识过。虽然一般到最后吃亏的总是他,因为他身子瘦弱的紧,一到“单挑”阶段,往往“大好而不妙。”然而可能他真有家传基因,一如既往,不知有悔。对于我他是非但不欺每,还时常关照料我若受人欺侮找他出头。好在我后来开始习武 ,却也没找他出头过。
“小青”自然是比我早工作的,他很早就考了驾证,起先在政府一个经济开发什么公司开车,后来因当时派出所人手少,就在派出所开了几年车,跟我可算得同行。然而可能因工资太小,而他们世家子弟天生就有经商的意识,他终于也干了个体,自己买了辆车跑起了运输,那时候小镇上汽车还不多,他的生意很是红火。我当时估计他不几年会换好车生意越做越大,可我到市里工作没几年,听说他果然换车了,他把汽车换成自行车,在镇上的菜场租了个摊位,每天到昆山的批发市场批一点鸡腿鸡爪之类,竟然做起了菜贩子,记得我问他时,他一本正经和我说:“开汽车就是件血布衫工作,每天我在外面跑,而家人每天都在担心,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钱赚得再多,又何必呢?”这发自肺腑的言论使一向伶牙利齿的我一时无语。也就在这一年,他结婚了。娶了一个纯朴的有些傻里傻气的乡下姑娘,实话说这个乡下姑娘可真的长的很“乡下“”为此我还劝过小青:“如果真要找个乡下的就找个漂亮一点的。’可他却说::“讨娘子就要找一个人家看了促气,自家看了适意的。若是人家看了适意而自家看了促气的,就不妙了。”我又一次无语。就是这个连话都不怎么会说的“青嫂”,绝对有着“出嫁从夫”的传统观念,待我也如亲兄弟一般,当年过春节,我到了他们家过,夫妻两个问我喜欢吃啥,小黑天生不是个会讲究客气之人,随口说我最好吃新鲜干净的猪大肠。当时已是落市时分,我也是随口说说,哪住料想他们夫妻俩二话不说,立马找人将后院自家饲养的大肥猪拖出来宰了,这件事使我至今想来仍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当时一只大肥猪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概念。人生在世有朋友如此待你,夫复何求?不过想想真是惭愧,我至记连“青嫂”的名字都不知道,只能以“青嫂”称之。
正所谓“蛟龙终非池中物”,做了几年菜贩的小青终于自己开了个不大不小的饭店,店开在镇上汽车站旁边,生意一度很是红火,然而又出乎我意料的是开了几年后小青竟然又把店转给人家,这次好了,索性不做生意了,直接找个工厂上班,而且做的工作说出来连一向沉稳的我都吓了一跳,竟然是帮人看门,就是门卫。我并非鄙视门卫,我们做的工作也无非就是门卫。而且我一向认为事有分工,人无高下。可是他大小也算一个小老板放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不过,却自愿去当门卫,这一时怎么也不能让我弄明白。我打电话给他,他说:“人生就要适意,我现在也够吃够用了,而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是不会为他们做马牛的。现在也感觉适意就行了。如果闲在家里我就没劲的。”,这使我想到了《论语》中孔子遇到的“晨门”,面对这样的朋友我还能说什么。就看这次他来接我,还一个劲说门卫很好,虽然累点,还有夜班,可做的适意,干的坦然,更不用仰人胁息,看人脸色。我们相对一笑,笑得很真诚,笑得很坦然,更笑得很适意。’
其实朋友就是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法,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有的事也不能多劝的,多说了说不定连朋友都没做了。经常有人问我活到现在最觉得自得的事,我说小黑自小起所交的朋友没有一个与小黑断交的,无论何因,无论男女。象小青这样的朋友,可真是值得交一辈子的朋友啊!而更让小黑高兴的是这样的朋友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