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拆页来自第九章 《心智模式》
**补充阅读
我们的“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哈佛大学的阿吉里斯4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心智模式和组织学习他认为:“尽管人们不(总是)完全遵照自己口头‘声称的理论’(他们所说的)去行事,但是他们一定会完全遵照自己实际实行的理论”(他们的心智模式)去做。”
心智模式可以是简单的一般化概括,比如“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也可以是复杂的理论,比如我会假设,究竟是什么使我的家庭成员之间有如此这般的关系。但是,要把握心智模式,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作用的活跃性,即它能决定我们的行动。假如我们认为人是不值得信赖的,我们的行动就会与持相反观点的人大不一样。假如我认为儿子缺乏自信,而女儿又爱挑衅,我就会不断地干预他们之间的交往,总想防止女儿去挫伤儿子的自尊心。
心智模式为什么对我们的行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部分原因在于它会影响我们的观察。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两个人去观察同一件事,会给出不同的描述,因为他们看见了不同的细节,并且作了不同的解释。我和你同时走进一个人群拥挤的晚会,我们都得到同样的基本场景感官信息,但是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面孔。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人们的观察是有选择的。一般人是这样,而想象中的“客观的”观察者,比如科学家,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爱因斯坦说过:“我们的理论决定我们去测量什么。”物理学家们曾经做过多年实验,结果与经典物理学相矛盾。然而,没有人“看见”这些实验的结果,而正是这些结果后来逐渐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诞生。
工具和技能
尽管壳牌、BP、汉诺瓦和哈雷一戴维森公司分别使用了差异很大的方法来建设心智模式修炼的能力,它们的工作却都包含两大类的技能开发,即反思技能和探寻技能的开发。反思技能涉及放松思考的过程,它使我们更能意识到我们的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探寻技能涉及我们和别人面对面的交往,还特别涉及复杂和冲突问题。下面几点与开发这些技能的工具和方法一起,构成了心智模式修炼的核心内容:
•正视我们“声称的理论”(我们所说的)与我们实际“实行的理论”(在我们所做的背后所隐含的理论)之间的区别。
•识别“跳跃性推断”( leaps of abstraction,注意我们如何从观察到一般化概括)。
•暴露“左手栏”(left- hand column,明确说出我们通常不说的话)。
•探寻与宣扬的平衡( balancing inquiry and advocacy,有效学习协作的技能)。
拆页十五
P188
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
学习总要逐步围绕实际行动进行。一项基本的反思技能是,通过我们说的与我们做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来提高意识水平。比如,我可能声称某种观点(声称的理论):人基本上是值得信任的。但我从未借钱给别人,面且护财如命,妒忌他人。显然,我实行的理论、深层的心智模式,与我声称理论不一致。
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引起沮丧、失望,甚至玩世不恭的心态,但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差距常常是愿景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伪善所致。例如,“相信人”可能真是我愿景的一部分。于是这方面的愿景与我的行为之间的差距就成为创造性变革的潜力。问题不在于差距本身,而在于像第8章“自我超越”中所描述的那样,面对差距却不能说出真相。如果没有觉察和承认我们声称的理论和现实的行为之间的差距就没有学习收获可言。
因此,面对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之间的差距,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真正重视声称的理论的价值吗?”“那真是我的愿景的一部分吗?”假如我们实际上对声称的理论并不忠诚,那么这个差距就并不是现实和愿景之间的张力,而只是现实和我(或许是因为顾及别人怎么看而)表白的观点之间的差距。
由于实行的理论非常难以辨认,你可能需要另一个人------一个有着“冷酷的慈悲心”的伙伴来帮助你。在开发反思技能的过程中,你们就是对方最大的财富。如古语所说,智如目者,不能自见其睫。
「I,重述知识」
简述运用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工具的行动步骤。
一、开始观察自己的所说与所做,反思二者之间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二、通过自我追问区分说与做之间的差距是否属于“创造性张力”。如果确认实际行动并未遵从自己宣称的那套理论、如果这套宣称的理论并不吻合自己信奉的价值观,那说明它只是停留在嘴上,不配归入愿景端,则可以无视这个差距,但今后要抛弃类似宣称。
三、当我们自己无法判断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之时,就去找一位外在伙伴来推动自己的反思和觉察,Ta会借助系统外旁观视角保持理性向你提问,直到你找出“你所说的并非你真的愿做、亦非你正在做的,只是嘴上的表白”。
四、如果说与做之间的差距带来“结构性冲突”,那就需要把握这个“创造性张力”,并直面现实、承认差距,想办法让自己对“真相”承诺,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
「A1,激活经验」
请写一个最近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件,运用前面的行动步骤找找声称理论和实行理论的差距。
回顾之前我提到的两个事件:
一、组建劳务公司
二、转行做律师
1.既然写成案例,证明自己已经意识到了愿景端与现实端的差距。
2.通过自我追问澄清真正的愿景、声称的理论、表白的理论、实际的理论:
(1)“我真正重视声称的理论的价值吗?”“那真是我的愿景的一部分吗?”
我喜欢法律,静心学习所需的一切投入都是我心甘情愿并甘之如饴的,这符合我的价值观。
我真心想要帮助别人,尤其是妇幼老残等弱势群体、底层踏实肯干的员工,我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我重视他们的诉求,我乐意跟他们交往,我们谈心、沟通、聚会都给我带来快乐,我很开心他们信任我,也陶醉于偶尔用我的专业知识或者感性真诚帮助过、开导、成全过他们,我认为这些人的生活改善、公正待遇、家庭幸福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诩精英人士存在的价值提现,是一种让我引以为豪的使命召唤,我会因此成就达成人生的圆满和超越。
(2)我的实际行动忠诚于上述声称的理论吗?我曾付出过多少努力去践行我的宣言和表白?
在HR岗位上竭力争取员工权益、福利与关怀:如坚定申领上下半年考评奖金、四次拟文加工资(未果后一直耿耿于怀)、保留“互动私密群”并建议领导退出员工群、与员工拓展或文娱活动很开心、只愿跟基层应酬打趣、心血来潮会半夜兴奋给加班员工高歌一曲、有好员工受委屈离职会感到难过、几次三番起意筹划劳务公司并约谈相关人员、写成一篇关于员工和企业文化的新闻稿或者千聊课件逐字稿等会享受心流。
存在国学与公益情结:曾经想办“千叟宴”、跟公益志愿者接触嗨聊长者食堂、跑到万象书院听课、搜集了李山系列讲座和菜根谭文摘、愿意传播家国理念、对书画诗词蛮有兴趣沉浸其中倍感心安。
有许多孝顺的计划:八十大寿意味着我应该做点什么、老想着陪伴父母养老、期待回老家律所实习、想跟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或者全家游、上次普陀礼佛策划里拍摄有成就感。
在法律学习上投入巨大时间成本:自考+法考带来的静心敛性和自我蜕变、“法考不闲聊”群分享的初衷、学法之法和乐享法宝的规划、会不自觉追随博达老师等思路、买了不少办案实务课件。
(3)至今我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最最背离上述声称、表白理论的有没有?有哪些?
为个别欠妥的工伤赔偿或侵权纠纷处置内疚,时不时想起无法释怀。
学而不专精废也!至今不论法律、国学、学习类的书籍涉猎远远不够,甚至无所入门。
跟某些人谈过几次老家国学皆无疾而终,妙聪荣丽议及会所特色旅游等显得轻率,如今凤凰古镇有机会又心无余力。
之前某次家庭会议讨论弟弟开店自己幻想比较“假大空”。
借人钱财涉及信誉忐忑不安,想以小善举进行心理落差的补偿。
实习律师找得没章法,有一搭没一搭,简历只改两次未花心思,没有提出授薪律师等其他选择可能性。
借贷、离婚、刑事会见三类课程的消化吸收没有付诸行动。
请求权基础、专业领域指导案例等大部头还没打算启动。
手头劳动法、安全法、特种行业法规尚属一知半解。
(4)愿意现在就对所有宣称的或者愿景端的追求撒手吗?(这一步最难,也即“对真实承诺”。)
不愿意。估计致死回顾一辈子都会追悔莫及,泪眼婆娑的。
内心深处是不是还在跟别人较劲?人生是否成功要跟大家一样标准吗?除了挂在嘴上这些一时难以达成的,还有哪些事能牵扯你的神经,要么令你快乐,要么令你沮丧呢?
可能说到底也不必标榜助人为乐,无非投桃报李了愧疚、身边善小有可为?
要是搬到婆家安居乐业,顾牢一边的老人焦虑、无奈是不是会有所缓解?
还是渴望更多闲暇来经营与几位至亲之人间的亲密关系?除了陪到他们身边,非要天天在一起,还有其他省时省心的替代性沟通交流方式吗?(把家庭纪录片策划起来?完成父母某个心愿?)
难道是被钱不够用刺激了?所谓的第二职业不过是开源节流的借口?
(5)那你现在愿意做些什么弥补差距呢?
至少点比较急的事情:
杭州实习到底有无可能?(包括简历完善、就近沿路律所穷尽、扩大律所范围甚至为留杭换房子方位?)
积跬步以至千里。借款、离婚、刑诉会见三个课件起码得先消化吧。
做好输入+沉淀三年的准备不是反倒静心了吗?
想清楚必须年后就去实习还是不如等到9月陪在老家爸妈身边更一次到位?
想点实在的,今年陪爸妈过个实在年(比如给二老安排搓澡洗脚,配合大姐开医疗证明,物色弟媳妇或者助其开店,再策划一次可行的家庭游,申请调到分公司离婆家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