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今天想探索的是“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从业者?创业起初阶段是单独前行还是寻找合作伙伴?什么样的合作伙伴适合自己?”客户希望通过探索这个主题,能够分析自己的从业特点,理清思路。客户觉得“自己是有局限的,想理清楚自己适合做哪些,该如何选择”。
以上这些都是客户提前一天在《教练会谈前准备表》中填写的。昨晚看了之后,仿佛一下子被客户的“问题”拽进去了,一瞬间陷入了和客户一起探索他的问题的模式,然后突然有些懵,感觉哪里不对劲。于是,在教练职业训练小组群里说了我的困惑,Ella教练跟我说“放下预判,只是好奇”,Sonia教练说“他说了解自己很可能只是表面议题,只是好奇就行了”。秒悟之后,满意而安然地睡下。
今早带着全然的好奇和清空的自己,开始了会谈。依然从确定目标开始。于是,客户依然说想探索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从业者,自己的特点,要不要找合作伙伴等。可是谈着谈着,客户就谈到了自己的“限制”、“天花板”,他说“很想突破”,然后围绕“天花板”和“突破”客户越谈越兴奋。我在这时跟他再次确认了我们的教练目标,我问“这个话题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调整教练目标吗?”客户停了一下回答我说谈到这里有点偏,但觉得放弃目前的话题又很可惜,他还是想就“天花板”和突破限制继续谈下去,于是我就跟随客户一起继续。在后面的谈话中,客户看起来屡次“跑题”,比如他看到会谈室里的花瓶,就突然谈到了花瓶的设计,然后陷入沉思,并且自言自语,内容大概是关于他们的产品为何不能“有大有小”、为何不能“脱俗”;比如他又谈到乔布斯设计苹果手机,用触摸屏代替了按键,然后又陷入沉思,自言自语“我们为什么一直忙于解决客户的需求和问题,为何不创造一种模式,客户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等等。客户屡次陷入这种短暂的真空沉思状态,自言自语,又用笔将瞬间的灵感记录在本子上,仿佛夜晚流星划过的时候我们急忙掏出手机希望拍下那个瞬间一样。那个时候,客户的眼神是有穿透力的,仿佛眼神望过去的地方就是他想要到的地方,我不知道他用笔写下了什么,但我知道他写下的那短短几个字、几个词,都是他的金子是他思维的钻石。每每这样的瞬间,我都不敢打扰,甚至不敢做任何表情和呼吸,就在旁边默默地陪伴和关注着,他一定也看不到、感觉不到我的存在,他完全沉浸在自我工作的巅峰体验里面了。
很神奇地,经历了和客户一番看起来东奔西走天马行空的探寻之后,客户不知不觉自己走到了他的“行动计划”,列了三四项他在会谈结束后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在会谈结束之前,我想再次澄清今天的谈话内容和客户设定的初始目标之间的关系。客户跟我描述道:“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谈到天花板什么的确实有点跑题,但是那时候我说得正兴奋,觉得放弃(当下)那个话题太可惜,所以希望继续。谈到后面觉得开始的问题没那么重要了,最后我发现原来开始的问题(目标)已经在我们谈的(话题)里面了,是其中的一部分。”
听到客户如此感受,我心里对教练目标瞬间理解更加深刻了,对教练“coach”这个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高效教练》里面说,教练工作离不开coach这个词的词意本身。coach的本意就是一个赶马车的人或者司机帮助顾客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去向他们想要去的目的地。我深刻感觉到,客户想去哪里,教练并不知道也无从知道,确实没法预设,只有带着全然的好奇去允许、去跟随。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短暂的马术学习经历,教练过程仿佛骑马,马儿跑起来有自己固有的方式和节奏,骑马者无法改变,只能跟随马儿的节奏练习上下起坐。如果背离了马儿的节奏,屁股会被颠死。所以最佳状态是人马合一,而教练的最佳状态,也是“与客户共舞”!教练过程中的“目标确定和澄清”,似乎是骑马者手中的方向盘“缰绳”,这个缰绳不能拽得太紧也不能太松,需要把握一种很巧妙的力度和手势,否则我们不舒服,马也不舒服。有时候马儿偏离方向,我们动一下手指,缰绳轻微有点提示给到马儿,马儿就会回归。如果我们用力过猛勒得过紧,一定会人仰马翻,我就试过一次被马儿故意摔下来,真正领教了马儿的厉害。这与我们教练过程中确定教练目标、澄清教练目标、探讨教练目标的衡量标准方面的工作异曲同工,都是在把握方向。可是,这个方向是客户的,不是我们的,如果去到的方向是我们想要而非客户想要的,就如同紧勒缰绳,会把马儿激怒,自然谈不上什么教练效果了。
巧合的是,刚做完今天的教练,就看到世夫老师的一段文字:“在教练过程中,客户思考和感受目标的衡量标准是建立目标合约过程的重要部分。清晰的衡量标准可以在客户的内在产生鲜明的方向感,教练的效果也就凸现。人们常常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但很难说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客户从议题到目标的清晰化是有过程的,初始目标很多时候只是表面,一般会有更深的、内在的二、三层次目标。而衡量标准清晰了,深层内在目标也就清晰了。”这段话仿佛就是在描述我今天关于教练目标的感受,让我找到了一种印证,觉得自己在教练目标这个核心能力上又向前走了一小步。
教练目标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客户想去的地方,而正如前面所说,教练的工作就如车夫,就是把客户带到他想要去的地方。而客户常常是带着问题和困惑来的,仿佛他自己手中拿着一个手电筒,而手电筒的光束只能照到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所以客户常常希望教练帮助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困惑。如同今天的客户,他的初始目标是希望我能够和他一起探索他是一个怎样的创业者等等,他觉得不了解自己的“风格”是一个问题和障碍。而我并没有聚焦于这个表面上看上去客户很想知道的问题,而是将客户手中手电筒的光源扩大,让光束可以照到更广阔的领域,让客户能够看到更多、发现更多。看似天马行空任客户驰骋,其背后的实质是在扩大光源照亮的范围。当客户能够看到更多时,原来所谓的“问题”可能也随之被淡化,甚至没那么重要了。这个时候客户常常有新的选择并且发现可以引发出自己新的想法,基于此也常常让客户发现他们自己有能力创造和影响他们自己的未来,从“受害者”、“困扰者”、“无助者”变为有能量、有能力、有选择的自我负责者。
会谈结束,客户对我说,教练的时候我问了什么问题他根本不知道也不记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思维里面了。我说是啊,你完全就是在自动运转。我们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