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意义吗?哪里去找呢?
--- 市井红尘
登高是对尘世的俯视,它是一处风景、一种情怀、一杯淡酒、一曲离殇、一桩心事、一个表情。
记得小时候学的第一首诗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哦,这也是一种登高哦,在此处望他处,多像杜子美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是子美年轻的时候站在大山脚下望着山顶,迸发出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感叹。小时候不懂诗歌,哪怕只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不懂,只是咿咿呀呀地学着。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喜欢上诗歌的。到了初中,学的第一首诗是诗经的《关雎》当时只记得“背诵并默写全文”,在语文组小组长催的不耐烦时,当着小姐姐的面背诵“窈跳淑女,君子好逑”,不解其意。到了高中,在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学的第一首诗是戴望舒的《雨巷》,给语文课代表小姑娘背诵“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二开始语文课就没有再认真听过,读诗。由于缺乏营养,我的文学细胞发育比较晚,高一才完整地读过《三字经》,高中的时候看完的四大名著,读里面的诗歌。语文老师不止一次找我谈话:运来啊,你喜欢文学,考大学可以报文学院啊,现在可不是时候。就是那时候我每节语文课和体育课都在读课外书,读完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在那个连图书馆都没有的贫瘠年代,是什么激起少年对诗歌的好奇?
大概是高二的时候吧,那个没有明确爱情的年纪。有一次我患上了重感冒,并没有钱去校医院拿药。傻傻地以为多跑跑步就好了,而且我还在买了风油精,应该能扛过去的!可是越扛越重,嗓子的发音很重,我一直喜欢感冒时候的声音,于是在一个寒冬的傍晚,我就着凛冽的风在操场录一段话: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奋斗。。。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这是罗曼罗兰写在《米开朗基罗传》结尾的一段话,我那时的录音已经找不到了,可是若隐若现地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低吟着。生活不只有平原,还有高山。当时读诗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唐诗宋词也好,小说中的诗歌也好,近体诗现代诗也好,都喜欢读一读,因为诗歌很短,课间十分钟就能读几首。高三时我总是坐在教室靠窗子的地方,不时出神看着窗外楼下:有人来往,有车穿梭,他们都简化为一个个移动的点。
后来啊,我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就看见了山,也登了几座有名的山。可是我并不知道他们和诗歌有什么关系。我大学念的是农学院,可是诗歌并没有彻底离开我。大学读鲁米的诗、海子的诗、古诗,如今工作了今年还还读了《豪放词》,在去天津鼓楼体检的时候还买了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唐诗选》,在午间小憩的时候吟嗷几首。
前几天得到APP新上了一门课《熊逸唐诗50讲》第一讲即是讲登高,一下子把这些都串起来了。
诗歌是远方,登高又是诗歌中的远方。人类是需要远方的动物,不只是少年才需要。登高远望的那种感觉,我想只要你有过,像初吻一样难忘,是一种人生场景。登高是我们从平日的生活中片刻地抽身出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登高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动作,而且古往今来的诗人也在不断赋予其诗意。
可以激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愤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以壮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自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以豪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可以豁达: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可以悲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次登高都会获得一种时空感,这种时空感有时紧致细腻,有时苍凉辽阔。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每个月都会爬一次紫金山,在山上看长江。在古诗中登高时往往会看见流水,流水在我们读登高古诗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语码:它象征着时间。
这个梗要从孔夫子说起。有名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比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空间),黄河入海流(时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历史的时空中要想领略更多的风景,获得更大的境界就要更上一层楼。古人借登高往往是要表达自己在时空中的存在感,或奋发有为或抚今追昔。
理解了流水比喻时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登高诗。比如杜子美的一首写于年轻时代的《望岳》多么地斗志昂扬,那时候他可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就是在山下望着,就是这望着已经这样浩气了。
可是到了他的晚年,一首《登高》又写出了多少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写空间“无边落木”,后一句写时间“不尽长江”。可是这里的时间又是不同于孔子不同于王之涣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一种站在时间的岸边以旁观者的心态来描绘时间,王之涣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在旁边看着时间流逝。有一种淡然。可是到了杜甫这,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空间中,时间从四面八方犹如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地向他冲将过来,感受一下那种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悲壮。时间在这里给人一种催逼的压迫感。这种感觉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不能理解,他们觉得来日方长,一切皆有可能。也许黛玉妹子能懂一些,毕竟人家写过“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句子。
作者本人也是年轻的一员,我更愿意吟诵“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断地去突破,去破土而生,去拾阶而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发感到时不我待。
有为你准备几首常见的登高诗歌,如果愿意,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找到我为你朗诵的诗歌。打开喜马拉雅搜索“周运来强强”即可。我怎么那么自恋,不管哪个地方昵称总是我的名字,头像总是我的照片。只是为了,让你,找到我。
王之焕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