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两句收尾呼应,孔子都提到了,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并且,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别人。
平时,我们碰到事情,总会觉得是别人不了解我,误解了我。但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会发现,别人不了解我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件事的主导者,那么不要浪费时间在不被理解的焦虑中,我们应该主动跨出一步,去更多地了解他人,自己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为政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什么是对父母好?当我们工作了以后,总觉得给父母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就是对父母好。但父母真缺这些吗?他们收到东西高兴,不是由于东西本身高兴,而且因为儿女想到了他们而高兴。
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关爱,如何做到关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态度好。
反省自己这方面做得真的不好,父母帮自己带孩子,还总嫌弃他们唠叨,思路跟不上时代。孔子告诉我们,所谓的孝顺就是要对父母态度好,和颜悦色,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心情愉悦。
2.12 子曰:“君子不器。”
人不能像器皿一样,只能做一件事情。现在正在发展的人工智能将会慢慢淘汰许多人。所以这也是现在大量人有危机意识的原因。
当不知道前途怎么走的时候,就多读书,多拓展自己的视野吧,给自己更多的见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武装好大脑,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仅要学习,还要多思考如何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也就是内化的过程。这才能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从努力写读书笔记开始。
《里仁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2 孔子说:“不仁的人,既忍受不了贫穷,也不能好好享受快乐。仁者能够安于仁的状态,智者能够把仁的价值发挥得更大。”
所谓仁者,就是不为外界所扰,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能享受其乐。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0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不刻意强求对错,也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即可。”
看问题,要看义在哪一边,而不是你站谁的队。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1 孔子说:“君子心怀理想,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
苏东坡无论身处何处,何种境遇,都能把那个地方当做自己的故乡,活出自己的精彩。君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的行为。君子和小人是我们身体里的两种状态。人生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往君子的方向去努力。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4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位子坐,要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凭什么能坐得住那个位子;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
我们总是会觉得怀才不遇,其实更应该想的是,你有什么是能够让别人知道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上。换而言之,先自己准备好,然后以最好的一面,让别人知道。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7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者,就应当反省自己。
多想想自己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向别人学习,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在看别人的热闹中。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4 孔子说:“君子应当言谈简洁,行动敏捷。”
别老光想光说,要做起来。学习技术也是一样,光听光看书没用,要通过实验和项目去验证。
《公冶长篇》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0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像朽木一样无法雕琢,像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你怎样?” 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没做才行。就是因为宰予,我才改了过来。”
古人因为晚上睡觉时间常一般白天是不睡觉的,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昼寝的话,其实是对他的批评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1 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很刚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起来呢?”
无欲则刚,这句话就出自这里。一个人如果有很多欲望的话,那么他就会有弱点,有软肋。他是刚不起来的。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5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之为‘文’。”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1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这份聪明我们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我们可能就学不来了。”
孔子用羡慕的态度来说这段话,他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愚不可及是孔子对于宁武子的褒奖。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28 孔子说:“每十家里必定能有个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大多数人都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做到好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的好学是像孔子那样遇到问题,爱思考,有好奇心,觉得美好才是真正的好学,而不是说只是单纯的上学考一个文凭。
保持好奇心,真心地接纳周围的新知,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如果你觉得这个过程很美好,那你就是真的好学。
《雍也篇》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画地为牢,不想前进了。”
不要都还没有努力去尝试,就说自己做不到。任何事情,先躬身入局!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8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只看重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外在文饰,很可能会显得粗野;但如果太看重外在文饰,忽略内在品质,则会显得浮夸。只有内在和外在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所谓君子,也就是要文和质相配合。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学习。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2 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敬神是指的是我们做人要有底线,而远之则表示我们不能沉迷于鬼神,这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6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君子不是傻子。你可以骗君子,但你很难真的骗的到,因为他非其道而不做,贪心才会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