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时间的玫瑰

    电子阅读将近十年,从2016年3月开始算起,平均每年将近40本书的阅读量,一刚开始非常认真的记录每本的获得与感受,时间久了,发现连读过的书名都有一半遗忘,感受更是在九霄云外,能够沉淀下来的已经融入骨血,从深层底层的位置改变了自己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长期的阅读不容易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但今天的我是过去的点滴累积起来的。时间的力量,是水滴石穿的力道,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不断擦拭。岁月推动我们不停变老的过程中,如果说什么是可以战胜青春的,便是这时间的玫瑰,一点一滴的雕刻,是人所无法轻易比学赶超的,即使告诉他方法,也无法过于容易轻松超越。

      但是,以上,也存在幸存者偏差。在拿着锤子的人眼中全世界都是钉子,在看了很多书却记不住什么具体信息的人眼中,世界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渺小。在这个信息过量的世界中,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无法如古人一样轻松掌握知识流量而令自己处于认知靠前并立于不败之地。现今社会,早学无法保证在认知上长期领先一步,就像师者的地位再也无法得到无上尊敬一样,这不是社会不够重视的原因,而是自身无法完美胜任导致的。光环学历无法保证为人师的过程得到学生的尊敬,是现代社会中教师的悲哀。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技术上会不断取得跨越式的突破。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带来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过去几千年的人类生活变化是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具的更替不够快,从火的发现、石器工具使用、青铜工具提炼、铁的运用这过程中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但是每次的运用都把人类历史推向上一个台阶。

      指南针的发明拓展了人对物理空间的探索维度。火药的发明,意味着原本人只能在物理的探索可以转向化学,可以掌握物质转化这样的密码。造纸术和印刷术极大开拓促进了文化思想的传播空间,降低了开拓成本,促进人类文明交汇融合。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深层动力,在于人对生活安全与质量提升的不断追求。

    近二百年来,节奏变快了,因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根据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的定义,世界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采用水蒸气为动力,实现生产机械化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通过使用电力,实现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使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为标志;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现在,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跨界融合,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并将日益模糊甚至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

    人类在工业革命的加持下极大的放开了探索的进程,机械、电力促进机械化且大规模生产,极速拓展了人类对地球这个物理空间的探索,一片新空间的探索就是极速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技术、生产自动化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协作,于是不仅是物理空间在缩小,人与人之间距离在靠近,地球前所未有的在人们的认知里变成了仅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点而已。这么近、那么美……

      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所有学科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即将迎接我们的是从生产到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人已经不能局限在学习什么学科,理工农艺文史哲所有单门学科的壁垒模糊,一个运用可能说不清是单哪个学科的原理,所以人类的学习可能会快速迈向查理芒格所推崇的知识格栅,每门学科都要懂一点,但懂得不需要很多,学科只是工具,培养的应该是工具使用的能力。这个能力很难,但谁先掌握谁就先站于先锋队列,也许在这时候,时间的玫瑰才能真实的起到原始积累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