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文章没有显示日期,忘了自己上一篇是什么时候,其实想更新很久了,奈何一直加班。最近,应该是两个星期之间吧,自己犯下的一些错误和发现的一些不足,仅做个记录。
最近的工作还是后台重构,之前后台的内容其实基本都完成了,只是在完成之际领导又提了几个需求,于是又进行了一轮产品功能更新。
错误一:与需求分析有关
由于现在只是功能性产品经理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上司给原始需求,我做功能点。所以根据数据或用户反馈自己提需求的阶段还没有到达。故该错误说的是领导给原始需求后我所进行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领导给需求-直接想功能点-画原型,这是一个简单粗糙的过程,导致我的原型成果总是在经过几轮思考修改后面目全非;于是我后来总结了一下,关键了问题出在了没有对原始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因为领导给的原始需求,基本上只是他要的一种结果,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已。所以我们应该进行拆解分析,分析领导想要达到某个目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这个原因,发散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功能或者方向来获取相同的效果。在确认功能后,再进行功能点结构的搭建和流程图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白功能点的增加减少或修改,都有可能对已有的功能造成影响。所以同时要考虑功能的改变对现有的功能框架是如何影响的,需要如何进行适配。在一切都分析结束后,就进行线框图的创建,再完善最终的原型图。
其实这样的流程应该是很多人都了解的,但是理论和实践往往是两回事。不是有这么一句话,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你还是过不好。所以嘛,做产品经理很多时候是要考虑怎么做,更多的时候是要考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做出来的每一个功能点,甚至小的某一个字段为什么要存在,自己都是要了然于心。所以在接到领导的需求后,我们应该做的第一步该是进行需求分析,判断哪些维度跟最终的目的挂钩,在一切都构建好以后再开始进行设计。
错误二、关于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坑才刚刚跌入,所以我还是半知半不解。之前产品做了一个功能点,我们要判断这个功能点是否有用,并需要用这个功能点对用户进行一个分类。这涉及到两方面,一是验证功能是否有用,目的是节约成本,在经过数据分析以后,发现功能点并没有完成它的预期目标。但是为什么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原因,我还没找出来。之前验证的时候,只是简单计算出一些数据,并没有通过限定某个动态数据而进行逐一验证;第二个就是用于分类用户的指标是通过三个数据计算出来的,而且三个数据都是浮动的,可能是有一天有这个数据,有一天没有,跳到了不同的动态维度。计算时都是应该把所有动态数据限定好,才能逐一对某个维度进行判定。
感触不深只是因为总结不到位,烂文一篇,争取日后写好。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