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反思

本课经过多次设计、试讲、修改、研讨,然后再讲、再修改……本次课后仍有颇多思考,反思如下:

一、大胆质疑,走近文本

课堂伊始,我通过复习两组词语引发学生质疑,学生质疑的问题都指向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学生带着问题,很自然地走进课文进行阅读;接着,我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高度赞美的句子,引发思考:为什么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这样一位病人会发出如此的赞叹。学生在质疑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共同梳理出本节课地自学提示,让学生抓住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学习。在个体质疑和共同质疑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更好的走近文本。

二、以读促悟,以读促情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本节课我认为最成功之处是:课堂上我创设多种情景,如:在体会刘伯承手术中承受巨大痛苦时我通过指名读、配乐读,师带生读,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观看影视资料等方法,一点点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钢铁般的意志。又如:在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刘伯承军神形象时,我创造小诗歌,采用让男女生分读、全班合读的方法,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他们在多层次的朗读与感悟中,既放松又投入,特别是读到“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学生的声音越来越低沉,完全沉浸其中。这样的朗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

三、从读到写,重在表达

教学中,我力求巧妙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如,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沃克大夫的神态变化,这是什么缘故?这一提问使学生注意到沃克的神态情绪变化是因刘伯承而引起的。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有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经验得到一个浅显的答案。我顺势对照板书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侧面烘托的好处,也体会到了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今后要尝试着运用于写作实践。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如出示《人民日报》对英雄的评价,感情朗读,深化情感。(万千忠诚,万千热血,他以坚忍的意志,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如:我为学生颁发刘伯承徽章。课堂上学生全体起立,共同宣誓,全情投入,十分动容。

本节课经过多次的设计和修改,在最后的现场课中基本达到了我最初预想的教学效果,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且读且思且悟,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有些遗憾,在处理刘伯承部分和沃克医生部分力量稍微有些平均分配,如若能够大胆取舍,优化课堂、删繁就简,就更好了。总的来说,本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与品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了要上好一节课,我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要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作适当的...
    你是特别的人阅读 4,527评论 1 2
  • 《军神》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
    浅心静文阅读 4,328评论 0 0
  • 本文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
    水寨小学王淑贤阅读 4,377评论 0 0
  • 《军神》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致残后...
    a02de3bd0080阅读 4,451评论 0 0
  •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时,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
    7920d3e9d0bd阅读 5,5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