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不单只是一个电影名同时也是概括了主唱Freddie Mercury生平的代表作。这首歌曲借鉴了歌剧的逻辑,古典音乐的形式,突破了摇滚乐的传统范式。在歌曲中,观众/听众能听到优美的古典钢琴前奏、咏叹调般的独唱、也能听到交替出现的多音轨合唱、以及歌曲终了时东方大锣的悠远。正如主唱Freddie Mercury传奇复杂一般的人生。
影片讲诉在机缘巧合下,当时还是默默无闻机场卸货员的Freddie Mercury,得知自己喜爱乐队的主唱离开乐队面临解散的情况下,毛遂自荐凭借自己宽广的音域及独特的嗓音条件成功成为乐队新主唱与Brian Harold May、Roger Taylor、John Deacon组成皇后乐队。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舞台,凭借多变的音乐曲风,优秀的创作想象力及丰富的现场表现力积累了大批铁杆也奠定了皇后乐队当时的摇滚地位。虽然没有活在他们的时代,也可能也并不是他们的粉丝。但你肯定听过他们的歌曲-熟悉的《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等。
而影片中乐队成立初期的首次环美巡演,也是本片的燃点。牙叔那风骚的走位,精美的服饰,激情的台风,标志的龅牙,那横跨四个八度的天籁之音,完美的得到了概括。
目不暇接的场景切换,充满想象力的特效剪辑,一首首经典乐曲的视觉蒙太奇,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了一场盛大的摇滚狂欢,都组成了属于Queen的音乐史诗。
所以,称这部电影为音乐片。完美的再现了Queen的所有的经典曲目。
但影片不是纯粹的一场场的演唱会,他在让观众被片中的音乐所陶醉时,却勾勒出了主人公牙叔弗莱迪.摩克瑞那天才与激情,但又是脆弱孤独与挣扎的一生。
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视音乐为自己的终生追求;狂放激昂,特立独行,可感情上成为了一个悲情人物;巨星风采,万众仰慕,却形容自己依然是世上最孤独的人。
而现在,对一个逝去已近三十年的乐坛传奇,在我们宝贵的时间中,不是去再次感受他的不朽华章,去再次聆听他的生命绝唱,反而去探究他的私生活揭开他的伤疤,都是对经典的亵渎,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
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初衷下,影片摄制组用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按1:1的比例重新搭建了1985年演唱会的舞台,复制还原甚至精细到了每一根电线每一件物品的摆放。
演唱会的全程都慷慨激昂,通过音乐来增加电影的感染力。整场演唱会镜头中声音来源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象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像的感染力。
皇后乐队是一个不断创造记录,不断突破自我,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并且不断地向歌迷回馈与馈赠的伟大的团体。这四个各具才气的英国人,在他们最年轻的时候通过音乐结识,不断尝试和创新、互相激发彼此在创作上的灵感,成为了最好的伙伴、最诚恳真挚、也是一生的朋友。
无论世人是否能真的理解,与景色壮丽的日内瓦湖相伴的他或许从未曾在意。塑像铭文上,"Lover of Life, Singer of Songs",是Brian May所撰,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已都蕴含在他的歌里。
他说:“我们经历过起伏,有过好与不好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有所局限,也知道有些事我们确实做不来,但我不需要那些狗屁评论家们来告诉我这些。”
正如他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所唱:"You brought me fame and fortune and everything that goes with it, I thank you all - 你们带给我名望与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我向你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