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在做重大的决策之前,需要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可以借助“欲望八爪鱼”模型。欲望可以分成几个大类,分别生活在八爪鱼的不同触手上,主要有:个人欲望触手,社交欲望触手,生活方式触手,道德欲望触手,实用主义触手。这些触手之间常常充满巨大的矛盾,不能同时满足,需要对它们做好排序。
来源:文章
蒂姆·厄班(Tim Urban):职业的选择
《读库1902》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
我自己想要什么,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列表,里面有的是一时心血来潮,比如我想学粤语、学摄影;有的是长期以来希望的事,比如一份更好的工作。列表中的一些事项之间会出现矛盾,使我不断摇摆,比如以后工作地点的选择。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
我采用列清单的方式将自己想要的事项全部列出来,得到的是一个个分散点,这样很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欲望八爪鱼模型将所有想要的事项归类到几个欲望触手上,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欲望的根源在哪里。
此外,看到八爪鱼这几个字我脑海中就很容易浮现出它张牙舞爪地画面,不同的触手之间在彼此纠缠,很形象地展现了不同欲望之间充满着矛盾的一面。
4. 我应该怎么想才对?
改变想法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各种不同的欲望也无法全部满足。我需要做的是将这些欲望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排序,思考哪些欲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必要可以为了这些欲望抛弃其它所有欲望。此外,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明白这些欲望的根源在哪里。是源自父母或者周围大多数人的想法,从而导致了自己选择随大流,还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主动做出的选择。
当然,这个结果不是一两天就能决定好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对自己的反思与提问,需要保持自己的头脑开放,吸取他人的经验。
5. 我应该怎样用上它?
(1)解释现象
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做《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讲述了在清华和北大等顶尖高校中的学生为了绩点、为了自己的简历更加亮眼,一直处在极度的竞争中,为了将周围的同学比下去,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苦不堪言。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赞的评论,大意是在top 2的高校,学术、社团、学生工作、实习经历、轻松快乐的四年生活是无法兼得的,想要走出囚徒困境需要早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个都不想放弃只能使得自己精疲力竭。
(2)优化决策
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也要开始找工作。在找工作的时候,我需要明确哪些事项是自己一定需要得到保障的,为了这些我可以选择牺牲其它的条件。如果什么都想要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