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参加读书会的激动之情,似乎还未在心中散去。不仅是因为,这是我参加过的读书会中,最励志的一个,没有之一。还因为,这是我策划的公司读书会。
成立书友微信分享群,和书友连接在一起
2015年夏天,我还在某司工作。当时,我见公司人事部组织了各种俱乐部,都是什么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相关的,却唯独不见有读书会,顿时觉得我司缺少了一种文化氛围。
由于我长期读书,受益颇多,于是,就想要发起成立公司的读书会。
打听一番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公司制度非常死板,想要成立这种俱乐部,只能等到一年之后——新财年开始时,才可以申请。无奈之下,我只能暂时搁置了成立读书会的行动。
忽然,我又灵光一闪,虽然没有公司的支持成立正式的读书会,但是,我可以自己组建个书友的微信群,方便大家平时交流嘛。这又不需要谁的批准,谁的同意,谁的支持。
说干就干,我立刻在朋友圈发了信息,征集爱书的朋友来加入我的微信群——“书虫分享会”。群里不仅有公司里爱读书的同事,还有我的朋友,同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这样,我和书友们通过微信群连接在了一起。
参加读书会发展论坛,让我脑洞大开
虽然暂时不能成立读书会,但是,我想办读书会的心却没有死。我可不能傻傻地坐等一年,我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参加各种读书会的活动,学习积累举办线下活动的经验。
在我参加的所有读书活动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2015年10月的“第二届全国读书会发展论坛”。全国各家活跃的民间读书会发起人、代表与业内学者、嘉宾参与了这个论坛,就各种与读书相关的话题展开了探讨。
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我真是脑洞大开。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全国有这么多的朋友,和我一样热爱读书。原来全国有这么多的书友,我和一样致力于想要办好读书会。大家都是因为对读书的热爱,想要推广全民阅读,才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
这些读书会不仅有公益性的,也有盈利性的。这也让我意识到,原来读书之事大有可为,它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爱好,还可以作为一个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如果,我和他们一样,有一天也能有幸以读书为业,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参加同道学园“领读者计划”,感受一种精神
2015年冬天,我又有幸参加了同道学园举办的“领读者计划”。这个项目旨在召集想要办读书会的人,由赵聚老师向大家义务传授举办读书会的方法和经验。
和这些胸怀同样梦想的人聚在一起学习时,让我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暖意。整个活动,最让我感动的是赵聚老师,他是同道读书会负责人,也是2014年北京阅读季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之一。
2008年7月-2012年10月,赵聚老师每周末在清华、北大组织举办人文经典阅读类的读书会,除2010年春季因工作调动离京4个月以外,每周的读书会活动几乎从未间断。
2012年11月至今,发起创办同道读书会,专职从事人文经典阅读的社会推广工作,迄今为止,已举办100多场读书会活动。
2013年12月-2014年4月,牵头发起并筹办“2014北京共同阅读促进大会暨首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看到赵聚老师多年来对阅读推广的坚持,我感受到了一种继续前行的力量。我想要以他为榜样,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策划我司读书会,实现一个小小心愿
去年6月,公司新财年开始了,终于到了我可以去申请成立读书会的时间,我却已经离职了。而这,似乎成为了我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小小遗憾。
没想到,今年我入职的新公司,却有一个刚成立不久的读书会。我这样一个爱书的孩纸,心里偷笑了好久。更没有想到,由于我面试时强调了对书的热爱,有幸成为读书会的核心成员,为读书会出谋划策。
坦白讲,在没有太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想办好公司里的读书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我们前期大量的讨论、试错与准备,才有了这个小小的读书会。从出策划案,到方案被否,到再出策划案;从定下策划案,到去争取方各人员的支持;从向全公司同事征集图书,到号召大家来领书读书;从准备活动零食,到购买活动礼物。
几经曲折,我们终于成功举办了昨天的读书会。看到连怀孕37周的准妈妈,都拿着读过的书,来参加读书会,和我们做分享时,我心里全是满满地感动。
今晚,夜深人静之时,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我问自己,为什么一定会办读书会呢?我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我的初心,只因我爱读书,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益处。
此刻,除了“情怀”二字,我真的找不到更适合的词来解释了。
是的,有一种情怀,叫我要办一个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