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决定着未来走向。
了解人性,人是一种不喜欢改变的动物,改变充满困难,让人感到辛苦。若真想改变,你需要控制自己的本能,让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朋友圈转发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你选择主动搜索信息还是被动接收信息,当然也可以去做“伸手党”,这完全取决于个人。
手指时不时就会不听使唤,点开朋友圈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如果有一天没有去看朋友圈的信息状态,似乎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心里面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在流失。
之前在朋友圈里面记录了一些这样的标题,比如:
《炸了!XX又出7大新功能,第一个就是我们超想要的!》《震惊!XX出大事了!海外购物,万人受骗,集体造假,举国震惊!》《千万别在XX,好友圈全部传疯,赶快看!》 等等,类似于这样的信息链接,内容跟自己毫无关系、毫无价值。
反而是被这些信息占有了我们的大脑,不是我们占有信息。
朋友圈的状态更新,能够对他人有个大概的了解,起码能够知道他的注意力一般是放在什么地方,会去关注什么内容。
在性格方面也能够了解一二,透过朋友圈的信息可以穿透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传播分享的内容,是可以看出人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深浅。知识的传播力量最大于能够穿透一个人的身体。
主动搜索信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漫无目的地去阅读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就像一个会提问题的人一样,必定是具备非常高的自学能力,通过提问能够引发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做足功课的人会把问题定义的非常清晰。
自己在哪方面是短板,需要花多长时间将自己这块短板补齐,这些都是值得自己深入思考的问题。
而被动接收信息,一是受到了周围的环境影响,二是自己的认知程度不高,很容易受到信息垃圾的影响,从而导致后面一系列错误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伸手党,对于一个每天都在学习成长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在抹杀对方的注意力(精力)。
2.我们已不在年轻
当看到以下的招聘信息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本公司招聘网络主播:年龄18-25岁;
本公司招聘营业员:年龄18-28岁;
本公司招聘文秘:年龄30岁以下。
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在年轻,更多的是周围的事物不断的提醒着你,原来你已不在年轻,而正是由于这些限制,令人心生畏惧,举步维艰,因此而显得不在年轻。
年轻是资本,这固然没错。
刚出学校步入社会,都有种感觉叫做“我还年轻”。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很多人都会经历迷茫的状态,时间任由我们挥霍,尤其是在一个圈子里面待久了,很难感受到外面危机感的存在。
局限在某个领域,如果出去看外面世界,却发现自己所知道的跟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
年龄增长会慢慢使自己变得焦虑,一是我们的周遭都在发生变化,容易产生虚荣心;二是会迫不及待地想去赚更多的钱,去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三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即使是到死的那一刻依旧还有欲望。
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实现自己想要的。
人都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一份不错的事业和赚更多的钱,其实,更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楚自己需求。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偶标准,但很少人会去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漂亮重要吗?重要。身材好重要吗?重要。学历重要吗?重要。
经过反复地去问自己“什么更重要”,看对方是不是一个能讲道理的人?只要满足了这个要求,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要一刀,终身幸福(Source:得到专栏.李笑来)。
再举一个工作上的例子,公司给你升职加薪(提成)重要吗?重要。有出国深造的机会重要吗?重要。但是显然有比他更重要的因素,问自己什么更重要:“同一份时间能让自己出售很多次吗”?如果你现在做的是这个,那就一刀切,终身受益。
大多数人只能将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也就是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资。之前看到朋友圈更新过这样的状态,“上学是拿钱混日子,上班是拿日子混钱”。这句话贴近了多数人的现实状态。
如果一份工作让你持续数年都是在忙碌的状态下,每天让自己累到不行,没有时间投入到个人成长上,必须要有勇气离开这样的环境,做出改变。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愿做出改变的,只是对自己的个人成长意愿不够强烈。
永远都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将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记得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次年会上,沃伦—巴菲特说:“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很少有人的潜力和自己现实中的产出相匹配。
对于很多人来说潜力超出现实,最好的财富是你自己,你可以极大程度上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未来我究竟是谁”取决于我今天做什么,过去做过什么。想清楚什么是对自己更重要的,再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避免掉进坑里,还能顺利加快步伐成长。
3.写在最后
每天的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断、反复的给自己“洗脑”。把错误的、不正确的、不清晰的观念和认知彻底洗掉,让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