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关注了好多的公众号,有购物攻略,心理疗愈,整理收纳,能力提升等,数一数有好几十个,可是这段时间工作特别忙,生活上的事情也多的做不完,于是有一个多月都没有点开了,看着满屏的红点点,头大。
这么久不看公众号对我的生活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影响,之前获得知识感难道是种错觉?
每天关注他们反而让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晚上睡得很晚。
当然也有一些公众号让我生活发生了实质上的改变的,这些公众号的内容都是偏向专业领域的,但却比专业书更有趣,更容易理解,更加贴近生活。比如说保险——深蓝保,蜗牛,比如说心理学——武志红,比如收纳整理——拜托了收姐。
有很多公众号也会给读者不少福利,的确可以让我们购物更实惠,可是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和这个实惠相比,关注实惠所花的时间太贵了。就像在某宝淘到好衣服对我来说真的太难了,倒不如店里买。
而且面对小恩惠的诱惑,会容易分不清轻重了,时而还会忍不住多买东西,于是闲置了,过期了,浪费了。
很多一时兴起买的东西只用过几次就丢那里落灰了……哎,不知不觉间,东西越收越多,让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理论都学到哪里去了……
生活中的忙乱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慌乱,这段时间,每天的工作堆积如山,让我没有任何的精力去处理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于是越堆越多,渐渐的找不到生活的重点和心的方向了。
似乎工作时间的忙碌完会直接影响下班后的生活,有点晃不过神来,像惯性一般带入生活,于是生活也忙碌起来,可是回想也没有忙什么。
时间还是大多花在了手机上,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好难戒掉。
买了Kindle后,本以为可以帮助自己多看书,然而Kindle毕竟不如手机好携带,操作也不如手机上的Kindle流畅和功能多,于是连看书也转到手机上去了……
自己喜欢的电台节目,公众号,购物平台都在手机上,让我如何舍得戒得掉……哎
我又不想让自己这样一直沉迷手机,想让自己找到能够让我长久坚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是被太多嘈杂的信息包围过后,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该做什么了。
一天晚上,我像之前一样打开喜欢的电台,听一档财经节目,冬吴相对论,那一期的主题是找到自己的优势,说是财经节目讲得也的确是财经的内容,但是却总会让我听到许多财经以外同样适用的道理,商场如此,人在社会上打拼不也是如此吗?
可是我的优势在哪里呢?
仔细回想一下,优势的第一要素是感兴趣,好奇心,要想在某个领域学到知识,起码要先对这方面感兴趣吧,感兴趣的话,我觉得自己好像对什么都有兴趣,写作,保险,投资理财,美食,收纳整理,烘焙,手工,绘画……
我曾经很羡慕别人的生活,有目标,有动力,有生活,有思想,有情调,有智慧,怎么看都是那么的完美,你看着她一点一点的靠近自己的理想,你真心为她高兴。
可是每每对着自己,就会觉得自己黯然无光,会有失落感,会想向她学习,也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可是最后发现并不是很适合自己,原来依样画葫芦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同样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幸福可是对我来说却不是。
我喜欢的情调其实并不是那样的情调,星巴克的咖啡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理想也许够不上那样的伟大,我甚至需要为那样理想找理由来支撑,对我来说,也许时间还没有到。
后来发现真正能够让我保持长久的兴趣的是那些更加务实的东西:
写作——可以帮我记录我的生活经历,保险——可以帮助自己规避风险,帮助他人更加从容的生活,投资理财——可以让我的财富持续的增值,美食,美家——可以让我强烈的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这么看来,原来每一段生活都有它的意义,即便是不断的推翻自己过去的计划,但是却会帮助我变成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我要从这些方面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读研期间的学习能力,挥起胳膊加油啦!